近期,俄罗斯接连曝光美国在乌克兰实施的生物军事合作项目,进一步揭开了美国这个“生物军事帝国”的面纱。对于危险的生物实验和生物军事活动,国际社会专门制定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而美国在这个《公约》下的记录十分不光彩,多年来一直反对建立《公约》多边核查机制。
一再阻挠核查机制谈判
《公约》于1972年4月10日分别在华盛顿、伦敦和莫斯科签署,于1975年3月26日生效。《公约》共15条,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不取得除和平用途外的微生物制剂、毒素及其武器;也不协助、鼓励或引导他国取得这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在公约生效后9个月内销毁一切这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可向联合国安理会控诉其他国家违反该公约的行为。自生效以来,《公约》在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促进生物技术和平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11月,《公约》共有183个缔约国。
美国于1975年加入《公约》。作为世界上生物军事活动最多的国家,美国早年继承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罪恶遗产,以德特里克堡基地为大本营研发生物武器。加入《公约》后,美国的相关研发活动仍在继续,并且不断扩大。根据美国自己提供的数字,美国在30个国家有336个生物实验室。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只是“冰山一角”。
为了让《公约》切实发挥效力,多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努力。在1994年9月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各方同意设立《公约》缔约国特设小组,以通过协商,为《公约》制定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核查制度。2001年,国际社会本已就建立《公约》核查机制达成一致,但美国以“核查损害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为由,突然单方面退出谈判。此后,美国一直反对建立核查机制,造成《公约》核查机制谈判长期停滞。
一味搪塞国际社会质疑
虽然美国声称以“合作减少生物安全风险”“加强全球公共卫生”等名义,控制数百个生物实验室,但多个美军海外生物实验室所在地都暴发罕见流行病,引发多国抗议与质疑。由于没有核查机制、无法进行核查,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日益引发国际社会严重关切。美方建立这些生物实验室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美方为什么不公布这些生物实验室的详细信息?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与美国防部是什么关系?如果美方在乌实验室从事的仅是科学研究和疾病监测,为什么美国防部会深度参与?美国20年来一直独家反对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多边核查机制,这又是为什么?
面对国际社会质疑,美国始终用沉默和一句“虚假信息”来搪塞,从未作出令人信服的全面澄清。不但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美国挑动对中国发起所谓溯源调查。赤裸裸的双标行径是心虚的表现,本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心理作祟。在国际安全、军控和防扩散领域,美国这种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的作法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了现有军控和防扩散体系的有效性。
生物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军事活动是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关各国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今年将举行《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共同推动《公约》进程,重新启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切实发挥《公约》作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重要支柱的作用。
中方促美回应国际关切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1984年加入《公约》以来,一贯坚定支持《公约》的宗旨和目标,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拥有或使用生物武器。与此同时,中国支持谈判达成非歧视性的《公约》核查议定书,全面加强《公约》有效性和权威性。在2016年11月举行的《公约》第八次审议大会上,中国提出了“制定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范本”倡议。2019年7月,在《公约》专家会期间,中国举办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力建设,促进生物科技合作交流”专题边会,分享中国科学家的经验。2021年7月,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倡议基础上,中国天津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科学院组织秘书处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达成《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并得到国际科学院组织正式认可。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进一步深化生物安全国际合作,推动多边生物军控进程不断发展,构建全球生物安全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
美国一再回避、不肯面对的问题,不会因为逃避就自动消失。中国敦促美国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切实履行公约义务,尽快就其在乌克兰和全球的生物军事活动作出令人信服的交代,并停止反对建立《公约》核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