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王晶)多年来,如何让符合条件的残障儿童无障碍地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是邰丽华一直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连续履职十余年的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提交了《关于推动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平等获得学前融合教育机会的建议》。
“拒绝一切形式的教育歧视。”她建议,所有幼儿园应当承担接收本社区内特殊需要儿童入园的主体责任,保障适龄特殊需要儿童就近入园、应随尽随。
资料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特殊需要儿童3-6岁阶段接受学前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融合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词汇,并不了解。“一个残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健全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得到这样的教育,在未来就业、人生中就会很好地融合进主流社会中。”此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处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说。
邰丽华经过调研发现,特殊需要儿童(各类残疾儿童以及许多未明确归入现有残疾类别的障碍儿童,如多动症、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其他先天发展障碍)数量在不断增加。“特殊需要儿童在3-6岁阶段接受学前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她说。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开数据(《学前教育分年龄幼儿数(总计)》),2020-2021学年初全国在园残疾幼儿共计36832人,当年入园残疾儿童13361人,在园及入园残疾幼儿占同口径所有儿童总数量的比例仅为0.07%。
邰丽华认为,造成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普通幼儿园接纳特殊需要儿童的意愿及能力普遍不足;相关部门及相关社会主体(残联及教育部门,家庭、医疗及妇幼保健系统)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规律关注不足,相比康复需求对学前保育教育需求重视不足;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保障支持体系薄弱。
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应当包含融合教育
“不像过去80年代,印象中只要你是残疾人就安排到福利院,做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通过更多的融合教育,未来残疾孩子也可以在职场做设计师、程序员,也可以和健全人一样,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2020年两会期间,邰丽华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就曾经谈到这个问题。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建议,实施特殊需要儿童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儿童发展的多样性,拒绝一切形式的教育歧视。同时,参照针对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零拒绝”政策,所有幼儿园应当承担接收本社区内特殊需要儿童入园的主体责任,保障适龄特殊需要儿童就近入园、应随尽随。
不仅如此,搭建有效的“医教康”协同机制也十分必要,她强调,要多部门协同,做好家庭端、妇幼保健以及医疗体系及学前教育体系专业人士的科普教育及培训,引导各方认识学前教育与康复干预的不同作用。另外,还要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幼小衔接需求,为学前融合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衔接过渡提供支持。
邰丽华还在提案中提出,教育、残联、财政等部门应当提供具体措施保障特殊儿童就近接受免费学前教育,并为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提供公用生均经费及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所需的其他经费。
师资队伍的培养同样重要,邰丽华表示,教育部门主导建设能够系统促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培养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应当包含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相关必修课程。重视幼师专业中的学前融合教育学科建设,幼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应当包含学前融合教育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