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日讯  (记者王瑞芳)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向记者介绍了科技创新在节能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条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中国节能把2022年确定为“科技创新年”。

一年来,中国节能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2021年,中国节能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7%,新增省部级研发平台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增授权专利406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主编参编国家、省级、行业标准等4项。

为破除“创新孤岛”,中国节能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攻关、共建研发平台、实施技术示范项目等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创新。其中,所属中环装备、中国环保、中节能国祯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项目,成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有力提升了中国节能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的同时,更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中国节能围绕筛选出的4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攻关,并采取多种手段推动创新技术孵化,切实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在关于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政策支持的提案中,建议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的管理体系,加大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

随着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日益凸显。宋鑫分析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尚未形成贯穿全产业链的行业管理规范;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资源回收及利用企业合规经营意愿较低;缺乏面向新兴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

如何做好做活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文章”,宋鑫认为,应进一步出台产业配套政策和机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规范化,为企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构建健康的行业发展生态。

对此,宋鑫建议,一是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对于可资源化的危险废弃物,参照《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度模式,扩大危险废弃物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范围。

二是加大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废矿物油、废旧电池、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纳税人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比例,并积极筹划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案,提高各经营主体依法纳税,合规运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科技布局。持续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相关科研专项,推动废矿物油加氢工艺及催化剂、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拆解及梯度利用、规模化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与资源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和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

宋鑫表示,未来,中国节能将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持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学研用融合,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作用,通过主动承担国家攻关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和“卡脖子”技术研究,加大绿色低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布局一批重大科研任务等实实在在的举措,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当细分领域产业链“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