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世相首页

除夕夜守站人:我的“雪之梦”和《我的冬奥日记》1/17)

发布时间:2022-02-09 10:58: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溢春 栗卫斌 徐方琛 邢子鸣  |  责任编辑:刘颖
支持← →键翻页

随着2022年冬奥会开幕,北京正式成为历史上首个同时举办过夏奥会与冬奥会的“双奥之城”。这一年已经上演或即将发生的故事,很多人或将亲历、见证,铭记于心。2022年,对于百年老站青龙桥的站长杨存信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杨存信在这里土生土长,从扳道员干到站长,驻守青龙桥车站40年。在他30年的站长生涯中,29个除夕夜在车站度过。2022年春运是杨存信驻守的最后一个春运。

青龙桥车站始建于1908年,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是京张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951年,杨存信父亲杨宝华从北京列车段调此工作,一干30年。1982年,刚满20岁的杨存信接棒至今。一座百年老站,谱写父子两代铁路人的青春华章。

而今,虽没有客运业务,但青龙桥车站每天仍然列车不断,市郊铁路S2线和谐号列车每天在这里进行技术性停车,即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从“人”字形铁轨的另一边折返下山。列车进站后,要用道岔来改变行车方向。杨存信最怕的就是雪天,为了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铁道员工需要不停扫雪,以确保道岔灵活。

“铁路工作对人的约束力非常强,工作枯燥、单一。每天接发车时间很短,剩下的时间就待着,什么都不能做。但只要过了这个浮躁阶段,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做好。”杨存信说。

始终陪伴着杨存信守站的是詹公天佑之象。从1922年落成,这座铜像历经百年。当年,詹天佑为解决关沟段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创造性地采用了两台机车掉头相互推挽的办法,使列车进青龙桥东沟后回头,依山腰作“人”字形,再倒向后折返穿越八达岭隧道。而今,京张高铁在青龙桥车站地下中心位置4米处穿越而过,与老京张铁路立体交汇,“人”字形线路组合成一个“大”字。1982年,詹天佑和妻子谭菊珍合葬墓迁建于此,他的精神依旧在铁路人心中赓续传承。

如今青龙桥站变成了一个小博物馆,原先的候车室、售票窗口,都已成为展览品。自2008年这里被首都博物馆确定为工业遗产,杨存信的工作就多了一个——为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青龙桥车站。他乐于做这件事,因为他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百年小站的历史。

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杨存信在《我的冬奥日记》中写道:守着青龙桥车站,我盼来了智能京张高铁的开通,见证了新老两条京张铁路线的历史“交汇”。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开幕,2月3日,北京冬奥火炬接力还将走进延庆的八达岭长城,站在长城脚下的这座百年老站里,我不是火炬手可心里一样火热。

在站里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我的工作似乎没什么不同,可又有点特别。交接班点名、布置一天的工作、强调重点事项。天黑了,吃完年夜饭,穿上大衣,我来到詹公天佑之象前,望着詹公深深地鞠了一躬。6个月后,我将脱下这身铁路制服,不过我向詹公许了愿,不管是在岗还是退休,我都会继续讲好中国铁路故事。(文/李溢春 栗卫斌 摄/徐方琛 邢子鸣)中国网新闻中心出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分享: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