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8日,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举行“馆校社科技教育联合体项目”线上启动会,携手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及北京动物园、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气象台等10余家科普资源单位,为西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提供师资、培训及课程资源包,助力各校落实“双减”政策。“馆校社科技教育联合体”由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牵头与10余家科普资源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及西城区10余所中小学共同发起成立,该项目是西城青少年科技馆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馆级项目之一。

启动会上,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与北京小学广内分校、复兴门外第一小学、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育翔小学、15中附小共同签署了科普教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共建工程。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共建工程是“馆校社科技教育联合体”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旨在为学校提供优质的科普活动资源、课后服务科普教育课程资源。今后,该工程将依托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普课程资源和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优质师范生资源,围绕学校课后服务需求和学校师资管理要求,建立专门的科普教育课程资源库和授课教师培训模式,探索科普教育资源支持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图为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馆长马娟展示首批“创智造”系列科技体验课程资源包。

在签约仪式上,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馆长马娟展示了由该馆教师团队开发的首批“创智造”系列科技体验课程资源包。该资源包是课后服务科普教育课程资源库为学校提供的首批课程,涵盖电子技术、模型制作、化学实验等多个学科,包含环保创意生活、创意电子制作、创意模型制作等五大模块15个体验项目,主要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根据协议,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将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首批12名师范生及西城区两所小学的优秀教师提供科普教学培训,培训内容除资源包外课程内容之外,还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情分析等基本技能。下学期,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将从培训学员中遴选3—4名师范生进入到西城区3所小学,为学校科普项目课后服务。

复兴门外第一小学校长杨芳对此次合作充满期待。她希望科普资源单位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能够立足科普的专业特色,体现出专业性、趣味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教学,同时加强区域特色的课程开发力度。

据了解,西城区以提质增效“五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落实“双减”政策,作为“五大工程”之一的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前期已经发挥了包括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在内的12家校外教育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区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菜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西城区还将统筹一批高校、科研院、企事业单位,为课后服务提供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