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俄罗斯黑海舰队海岸防御部队坦克分队演习的照片引发关注。其参演的T-72B3主战坦克炮塔上都顶着一个巨大的钢质框架结构,乍一看,仿佛戴上了“钢盔”,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实上,这些外形奇特的“钢盔”是专门应对攻顶弹药的装甲组件。

“攻顶”式打击威胁

自坦克诞生以来,坦克装甲与反坦克弹药之间的“甲弹之争”从未停止。装甲设计师设计出各式各样的装甲,如均质钢装甲、倾斜装甲、间歇装甲、格栅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等,以抵御侵彻力越来越强的反坦克弹药。另外,从坦克本身的装甲防护布局看,重甲通常布置在车体、炮塔正面,以抵御来自正面的攻击。而坦克侧面、后方和顶部装甲较薄,防御能力较弱。

20世纪80年代,瑞典博福斯公司的弹药设计师另辟蹊径,设计出一种专门攻击坦克顶部的“比尔”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从坦克上方飞过时,一旦近炸引信发现下方的装甲目标,就会引爆战斗部,使金属射流穿透坦克炮塔的顶部装甲。“比尔”反坦克导弹的出现,打开了反坦克弹药设计的思路。随后,更先进的美制“标枪”反坦克导弹应运而生。这种导弹进一步改变“比尔”反坦克导弹的攻顶方式,采用高抛弹道,导弹发射后向上爬升,从上往下攻击坦克炮塔,一时间令“钢铁巨兽”瑟瑟发抖。

格栅装甲应对

俗话说,“魔高一丈道高一尺”。随着新型反坦克弹药投入实战,坦克设计师开始考虑如何防御来自头顶的打击。俄罗斯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主要采用3种方式。一是在坦克炮塔上方铺设爆炸反应装甲。这种装甲被击中后会引爆来袭弹药,削弱其对炮塔顶部装甲的侵彻效能。二是为坦克加装主动防御系统,通过发射小型拦截弹击落来袭弹药,从而解除威胁。三是在炮塔上方加装钢制框架结构,形成应对攻顶弹药的格栅装甲,作用原理与爆炸反应装甲类似。

这三种方式各有优劣。第一种方式较简单,俄军曾为T-72、T-80等第3代坦克加装爆炸反应装甲。这种装甲铺设在炮塔顶部,与坦克车体之间缺少缓冲,难以完全干扰攻顶弹药爆炸时产生的强大金属射流,防御效果有限。第二种方式效果最好,但成本高昂。目前,俄军仅为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装备主动拦截系统。另外,一旦拦截弹用完,该系统便会沦为摆设。第三种方式看上去最“土”,但成本低廉,效果良好。这种钢制框架结构被反坦克弹药击中后会引爆对方,并干扰其金属射流的入射方向,使其抵达车体时失去大部分侵彻能量,无法穿透坦克炮塔的顶部装甲。这种防御方式最早出现在叙利亚战场上,并取得明显的作战效果。显然,驻叙利亚的俄军观察员将这种简易廉价的改装做法带回了俄罗斯。

近年来,乌克兰军队获得大量美军援助,其中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另外,乌克兰空军还从土耳其引进TB-2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可挂载反坦克导弹,具有极大威胁性。面对这种情况,俄军做足了准备。目前,除黑海舰队的坦克部队外,与乌克兰接壤的俄陆军坦克部队也为坦克加装这种钢制框架结构,以抵御来自空中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