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青少年的网络文明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网络是把双刃剑,一面是通往知识的信道,另一面则是沉迷网络。如何引导青少年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文明、安全上网,近年来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可以说,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的高度决定了中国未来网络文明的高度。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哪些特殊性需要格外注意?我们应该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怎样的网络晴空?

Z世代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指新时代人群。新的“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不少让人头疼的问题。

吉林通化市民胡先生告诉记者:“我家孩子现在成天到晚就想着玩手机,不给手机还不乐意,经常暴躁易怒。拿着手机就没日没夜地玩,也没有时间节制。”

同样,对于在重庆工作的王宏杰而言,家里10岁左右的外甥长期玩手机、打游戏,让家里人特别担心。王宏杰说:“想要小孩戒除网瘾感觉挺难的,一方面他本身就成长在这个时代,也是在大人的带领下就开始接触网络、接触游戏的。另一方面父母平时都要上班,没有那么多时间管他,平时都是老一辈在带,但是老一辈对孩子都比较溺爱,不会限制他玩手机。所以网瘾的问题一直也没有办法解决,尤其在假期情况更加严重了。”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教师于明东表示,当前青少年沉迷手机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手机的原因。“往往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他们逃避进了手机中,手机有可能不一定是问题的成因,而是问题的结果。”

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表示,要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居高临下的命令式话语不可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并理解青少年。贺军科说:“必须发自内心地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理解并适应他们在网上的行为模式,多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和产品载体工作,不能居高临下、简单生硬地说教,而要平起平坐、推心置腹地交朋友。”

其实,互联网除了会让一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之外,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学习新路径。近些年网络课堂变得火了起来,这种远程学习的模式不仅让学习的地点变得更加灵活,又丰富了知识获取的渠道。

但是,长期依赖于网络课堂也会衍生出其他弊端,比如课程内容良莠不齐、孩子们容易注意力分散或者借由学习为名进行娱乐休闲活动等。浙江金华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目前在上二年级,她想提高孩子的看图写作水平,就允许孩子观看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专业语文老师的教学视频,然而近来她发现以这种方式学习得不偿失。

李女士说:“我也是最近看孩子学视频里的老师说话,才发现每段视频老师在讲完之后,都会有介绍出售书籍的广告,我每次看小孩子在认真看视频的时候,以为她是以学习为主,不知道她每一次会去看评论、回评论。”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庆福表示,不建议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信息渠道作为学习方式。“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获取期,其构建能力对于网络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辨别能力、价值导向的辨别能力存在不足,因此我认为二者之间不是对抗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机制,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对此,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主阵地,要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把提升学生网络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翁铁慧说:“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的特点,将网络素养教育贯穿到学生思想启蒙、认知深化、行为养成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