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通讯员 谢权鑫

邹邦钊军校毕业以来的5本日记。王 恒摄

已近子夜时分,室外秋风瑟瑟,室内鼾声四起。

结束了一天辛苦的海训,战士们早已进入梦乡,第72集团军某旅连长邹邦钊像往常一样,悄悄地走进每个房间,仔细检查后,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宿舍。

不远处的海滩边,海浪拍打着礁石,阵阵海风吹过,空气中都散发着大海的味道。

坐在书桌前,邹邦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长舒一口气,习惯性地打开日记本,思考片刻后,开始提笔写下一天来的经历和心得。

暖黄色的灯光下,笔芯与纸张摩擦发出“沙沙”声,新战友的进步、老兵们的心事、训练时的心得……一名连长带兵中的点点滴滴,跃然纸上,流淌于文字之间。

“今年连队训练保持了良好势头,坚持住年底有望争先进。当前最需克服的,是急躁情绪……”写下几笔后,邹邦钊有些出神。这几天,在带领两栖战车编队开展泛水训练时出了几个小问题,自己已经发了好几次火,细细想来,出现问题也有自己的原因,心里不禁升起一丝丝愧疚。

迎着台灯的灯光,几只小虫不停地在扑腾,打断了邹邦钊飞驰的思绪。他索性放下笔,从抽屉里拿出了自己曾经写下的日记,翻看了起来。

看着自己曾经写下的一笔一画,往日的一幕幕像流动的影片一样,依次浮现眼前。自任职排长起,到任连队指导员,后来又换岗成为连长,邹邦钊已经写了6年日记,有厚厚的5大本,记录的是军营生活里的琐碎日常,更是一名带兵人的酸甜苦辣。特别是担任主官以来,从初始的本领恐慌、连队发展滞后的焦虑迷茫,到取得成绩后的激动喜悦……往事历历在目,笔记越积越厚,但心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邹邦钊深知,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同时他也深知,对接上级机关,直面一线官兵,基层主官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点,也是各种压力的集中点。

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邹邦钊习惯了在日记里和“压力山大”的自己聊聊天。这个从当排长起坚持至今的习惯,陪伴他走过身处基层的日日夜夜,筑起一道心灵的避风港。在他看来,这既是一种自省,也是一种减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当晚日记的最后,邹邦钊用工笔字记下一首古诗为自己励志。

墨香绵延,邹邦钊沉浸其中;置笔合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都来关爱“负重奔跑”的人

■陆宏伟

品读这位基层主官的带兵日记,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他所记录的心路历程,正是许多基层带兵人的真实心境。

近年来,随着部队改革转型逐步深入,基层单位官兵成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部队工作节奏加快,人员管理难度增大。加之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两地分居、子女养育、家属就业、亲人患病等实际问题愈发突出……内外因素叠加,不知疲倦地负重奔跑,已然成为不少基层主官的常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当前,抓好基层这项重要工作,就是扭住官兵作为强军兴军的主体力量,做到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事为基层办,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从而激发官兵热爱基层、建功基层的内生动力,形成抓建基层的强大合力。但在现实中,不少人谈及关爱基层,往往将其与关爱士兵画等号,容易忽略基层主官的酸甜苦辣。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基层主官,是基层建设发展的坚强支柱。没有基层带兵人的示范引领、冲锋在前,难有基层官兵的奋进勃发,主动作为,部队各项建设和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做好基层主官的暖心工作,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无论是对他们的个人成长,还是对部队建设大局,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毫无疑问,优秀的基层带兵人是锻炼出来的,也是关心出来的。关爱基层带兵人,需要党委机关主动“俯下身”摸实情,“靠上去”做工作。要善于以信任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多一些将心比心的理解,少一些冷言冷语的指责,多一些真心实意的帮带,少一些简单粗暴的命令,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让他们干事有劲头,拼搏有前程。

当然,基层主官作为基层单位的领导者,基层官兵的领路人,身挑重担是必然的,必须学会“负重前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基层带兵人时既要“厚爱一分”,确保他们切实安住心,稳住神;也要“高看一眼”,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做到摔打磨练与呵护关怀相统一,从严要求与暖心鼓励相统一,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