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进博会的缘分,时隔三年,我再次来到了上海。

在一个北方人看来,11月初的上海真是一个不需要穿秋裤的“小南国”。虽然出差的几日几乎都是阴雨天气,但丝毫掩盖不住上海街头那些鲜花绿叶的缤纷婀娜。

上海街景

这次来上海,较之前两次出差的时间略长。在疫情背景下,上海各种防疫措施可谓是“杠杠的”。赴沪前的核酸检测自不必说,到沪后的当天晚上,为保证第二天能够顺利进入会场,我和同事又赶去酒店附近专门为进博会持证人员开设的24小时核酸检测点,再次进行了检测。

刚开始还担心检测点会不会“人满为患”,到了之后才发现,这种担心真是大可不必。医院的核酸检测快捷通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人,大家都井然有序地一边排队一边扫描二维码、填报基本信息。从我排队到被“捅鼻子”,整个过程也就十分钟左右,然后就是等待连夜出结果、上传证明。

 

核酸检测点

随着第二天顺利进入会场,第一次走入进博会的我,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琳琅满目的尖端技术和产品,精彩纷呈的企业故事,让我一时不知该看向何处,从何下手。好在出发前,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大家定下了此番采访的主题——探访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下,进博会上的日企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开放”,以及如何同中国实现合作共赢。于是,我和同事紧紧把握这条脉络,开始了我们的采访工作。

在采访中,不论是松下电器、优衣库、丰田这样的大企业,还是小熊贝莲等中小企业,都表现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希望能够深耕中国市场,在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为实现人类减碳目标提供解决方案。

 

小熊贝莲的展台

短短几天,我们采访了众多日本企业。它们各具特色的技术、产品和发展理念让我大开眼界。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些企业都希望能够在进博会这个国际大平台上,寻找到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一起把事业做大做强。这充分说明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利益共生不断深化,唯有共享、共建、共赢才是人类应该不断倡导和积极践行的。各国人民只有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才能共同收获发展的果实,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为期一周的进博会在众人的意犹未尽中落下了帷幕。在本届进博会上,共有来自个国家的640家展商、766家采购商参会,达成合作意向273项,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707.2亿美元。回想起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主旨演讲中所言,“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这些数字正是对习主席所表达的“中国决心”最好的响应与证明。

 

丰田展出的第二代氢燃料汽车Mirai。该车将作为交通用车服务北京冬奥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第四届进博会意义非凡。我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参与进博会报道而深感荣幸。最后,谨向疫情下为保证进博会成功举办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希望我们明年再见。(作者系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