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0月28日电 题:中国-东盟合作“三十而立”互利共赢成为共识

作者 陈静 罗婕

28日-29日,第十二届西南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线上举办。时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回顾多年来双方合作取得的成就,认为互利共赢已成为各国共识。

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走出了一条团结奋进、合作共赢之路。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成为亚太区域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合作典范和东亚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30年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自贸区,涵盖11个国家惠及19亿人口,中国-东盟博览会逐步成为促进贸易投资的重要平台。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双方经贸合作热度不降反升,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经济合作优先。以经济促进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是双方合作最重要的契合点和基础。”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高祖贵认为,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双方的信任增加、纽带增强,如果反向操作,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未必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也认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该从利益共同体切入,双方的利益关联度越深,合作基础就越稳固。中国沿海地区多年来的开放发展,广西、云南的快速进步,与中国-东盟的合作离不开关系,这也是区域性利益契合带来的正向效应。

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邢广程建议尽快评估疫情对世界各国带来的经济冲击,关注因为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产业链断裂危机,建立预设性方案,大家合舟共济、共克时艰。

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Chaw Chaw Sein则指出,中国提出的澜湄合作机制为湄公河流域国家在农业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援助,这也说服了更多东盟国家与中国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未来,中国与东盟更应该加强对话,增强互信,在贸易、投资、安全、卫生等等方面谋求合作。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泰中两国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游客每年都成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针对当前全球社会面临的各类新挑战、新形势,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Kitti Prasirtsuk建议,中国与东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机制,共同合作、开发一些具体的项目,增强彼此互信。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