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共同家园|一年前,习近平用这句古语寄语昆明大会

发布时间:2021-10-12 08:27:45  |  来源:央视网  |  作者:杨立新  |  责任编辑:吴疆
分享到:

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中国将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方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一年前的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他引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这句中国古语,意在强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同时也是对此次昆明大会的美好寄语。

  【释义】

《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撰,碑主为王俊,碑文中有韵的部分为铭文。“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出自该碑铭文起首,采用了比兴手法。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才高耸起来的,水是由点滴积聚才长流不断的。两个“积”字,突出了量变的作用。不断积累,山可高,水可长,点滴努力,铸就成功。

古人对积累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诸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是对于《荀子》的吸收和继承。

【解读】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此次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作为联合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将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去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各方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10年,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一长串绿色发展“成绩单”,见证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奋进步伐。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今年9月21日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承诺如山,习主席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态度。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此次大会将总结过去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实施进展与经验,凝聚缔约方、国际组织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力,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型性变革带来契机。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作者 杨立新)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