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洱海论坛专家“开聊”如何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中国网10月10日讯(记者 彭瑶)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10月9日在大理举行。在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的平行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等共聚一堂,分享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经验,探讨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技巧。
10月9日, 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举行。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贾峰表示,实事做得好,故事才能讲好。好故事、好的传播伙伴、民心所向的好视角是做好传播的三大重要因素,要通过传播让更多人树立环保理念并付诸行动,为在全国开展生态文明活动作出贡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叙事,要回应全球问题、时代焦虑、社会矛盾,同时要关注国家主张和个体命运,还要立足和超越学科前沿。就如何在叙事中建立政策和故事的统一,他提出,要注重“获得感”的细节、“变革性”的理念、“人文性”的思考、“创新性”的图景与“全球性”的预期。
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表示,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是创设我国生态环境国际传播议题叙事技巧的根本。要加快构建中国生态环境国际传播的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去年,“毛乌素沙漠在榆林消失”的消息,让陕西备受关注。陕西省邀请了外国媒体驻华记者、驻华大使夫人、海外网红达人、国际青年等,开展“绿色低碳之路 红色人文之旅——中外媒体看陕西”摄影采风、“中国有约遇见陕西”主题采访等活动。同时,陕西也通过文化论坛、直播、云上音乐会等形式,向世界讲好守护秦岭、保护朱鹮等环保故事。
基于上述具体实践,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单红表示,陕西坚持小切口、大视角,小故事、大背景,小人物、大情怀,以点带面、上下互动,向世界讲述美丽陕西建设的故事。她认为,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找准话语共同点;以普通受众民生关切为着眼点,把握利益交汇点;以文化交流、互鉴为纽带,激活情感共鸣点;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技术创新为关键,建立工作的连接点。
万博宣伟中国区总裁李蕾提出,生态文明将是一个重新塑造中国形象的突破口,中国说到做到,就会带来希望。西方媒体常用令人焦虑、有紧迫感的故事来引发关注,而讲好“希望”的故事会凸显出中国故事的不同,这也会是让全世界都愿意聆听的故事。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各地区的民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与追求也存在差异。公共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其所在机构以往的工作实践,将全球产业链带来的污染问题以及调研中的鲜活案例分享给发达国家的民众,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这些巨大的能量消耗、污染排放实际上与他们日常的消费、消耗息息相关,要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也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这也提示我们,要基于事实、基于科学,以开放的心态,充满信心地开展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为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