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数据安全、教育平等、性别数字鸿沟 专家支招破解数字教育难题

来源:中国网      2021-09-29      作者:董小迪     责任编辑:魏婧 张艳玲

中国网9月29日讯(记者 董小迪)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为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此过程中,如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数字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有哪些隐患需要规避?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交流探讨。

在他们看来,“互联网+教育”对整个教育体制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数字教育能帮助缩小性别数字鸿沟、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要提高包容性,保障弱势群体享受同等教育机会;教育数据治理要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的同时维护数据安全。

在线教育的广泛应用,令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同等教育机会的问题浮出水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注残障人士 支持无障碍教育技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自2020年2月17日开通至今,浏览次数已达47.73亿。如何提高数字技术的包容性、确保弱势群体享受同等教育机会,成为一些教育专家关注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数据,全世界有9300万14岁以下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残障,三分之一的学龄残疾儿童未能上小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表示,因为缺乏支持、无法访问互联网、缺少无障碍软件和学习资料,残障学生难以从远程学习中获益。

“如果在创造相关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到无障碍的问题,残障学生与非残障学生的差距可能进一步加深,残障群体可能进一步落后于人群。”为此,夏泽翰呼吁,提高教育领域的残障融合程度,确保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在线教育。

“教育产品和服务在设计、生产等各阶段,都要使用并遵循通用的设计,及无障碍的原则和标准。社会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资助机制和投资,来支持无障碍教育技术的发展。”夏泽翰认为,残障人士应参与教育数字解决方案开发的全过程,应在ICT(即“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中推广通用设计原则,推广残障者信息通信技术培训,并将信息通信技术无障碍作为其他相关学习项目的硬性要求。

“我们要确保残障人群能被包容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形式中,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落后。”夏泽翰说。

7月28日,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设立的一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点,学员在学习网络直播销售技能。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本图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提高女性数字教育机会 缩小性别数字鸿沟

互联网和教育“混搭”而生的数字教育,可以加强正规教育,提高识字率,还能促进女性技能发展、提高劳动参与度,保障其生计。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认为,数字教育让女性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有利于促进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并不断提升劳动技能。

安思齐介绍,目前,全球已有超90%的工作包含数字技能相关内容。未来,大多数工作都将要求复杂的数字技能。但无论是基础的手机软件使用,还是高级的数据分析编程,女性的表现较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由于在理工科学生中占比较低,女性很难从科技相关的新职业机会中受益。

要弥合这种普遍存在的性别数字鸿沟,就要通过数字技能、数字科技教育,使女性尽早全面接触数字化,帮助她们提高自信和社会资本,增强参与和领导能力,并激励她们引领未来技术和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

安思齐认为,中国在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正为此提供了政策范本,“当今世界,数字技能和教育是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所有人都应承担起缩小性别数字鸿沟的责任,最大化地使妇女受益。”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加强教育数据治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我国所有学校已全部接入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使教育数据数量攀升,类型多样,潜在价值增加,也因此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对象。

早在2018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就发生过大规模学生信息泄露事件。去年,江苏省江阴市一教育培训机构被发现通过不明渠道获得学生信息14万余条。这些案例引发了公众对教育信息泄露的担忧。

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表示,教育数字转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已成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做好教育数据治理,加强数据收集、存储、传输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的利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舒华认为,未来,教育数据治理要将维护数据安全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数据收集遵循最小够用、数据查询遵循最小授权、数据存储遵循最短周期、数据共享鼓励用而不存。坚持一类数据原则上只有一个数据源,减少重复采集,并根据数据的不同类型和级别,确定不同的保护措施,重点保护个人信息。

此外,严格落实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数据安全问题,科学评估数据活动风险也尤为重要。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