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失误是我们的底线和常态”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通讯员 韩露露 陈锦海

向往天空——这是中士刘丹加入空军的初衷。为直冲云霄的战机添油加力,是她最初想要追求的诗和远方。

然而,入伍多年,刘丹作为南部战区空军某通信旅的一名话务兵,她的战位只有三尺机台,她的“装备”只有耳机和手中的鼠标键盘。

铃声响起,刘丹几乎凭借肌肉记忆,数秒间就完成了一通电话接转。这就是她几乎每天都要经历的“战斗”,平凡而琐碎,与驰骋天空的战机似乎毫不相干。

又一通电话打来。这一次,刘丹陡然提高了警觉:某海空域发现不明外机,上级要求空军某部战机编队快速起飞查证。

就在这一瞬间,警报骤响,该旅迅速进行战备等级转进。更为激烈的“战斗”首先在这一方小小的值班机房内打响。

刘丹和战友们把上级指挥部和前沿战备部队打来的电话,快速转接到目标信道。通过她们的连接,一条接一条的行动指令和情况信息高速传递。

数百公里外,2架战机从机场跑道腾空而起,直扑目标海域。

查证、监视、驱离……海空较量间险象环生,远在后方的通信值班室内同样惊心动魄。

包含各类数据和指令的信息洪流,将战机编队与千里之外的机场塔台、各类防空预警系统,以及战区联指空中指挥中心高效联结在一起。而这张密织的通信网络,都以该旅通信值班室为关键交汇点。

刘丹和战友们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电话应答声此起彼伏,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每通电话接起来,对方话音刚落,女兵就已经接通了目标信道。

在这一方小小的通信值班室内,时间随着电话中的信息流一起高速流转。直到“外机被成功驱离”的消息传来,刘丹和战友们才松了一口气:这次突发任务,她们零失误。

“零失误是我们的底线和常态,因为任何失误的后果都难以估量。”起初,刘丹这句话并没有引起记者注意。然而,当记者了解到,刘丹所在班每年受理的电话将近30万件,而这30万件全部零失误时,不禁深感震撼。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个“零失误”的骄人战绩,她们已经保持了22年。

22年来,刘丹所在班连续多年荣立集体三等功,累计8人获评全军或空军优秀话务员。2017年,她们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今年3月,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不简单。前不久,记者走进这个先进集体,试图揭秘这群总是深居幕后、隐藏在电话另一头的话务女兵,探寻她们平凡背后蕴藏的制胜密码。

“青春不只诗和远方,还有耳机和键盘。”值班结束,刘丹笑着跟记者感慨。低头想了一下,她又补充说:“只要梦想不灭,三尺机台就是离诗和远方最近的地方。”

三尺机台上的辩证法

■解放军报记者 王雁翔 段江山 通讯员 韩露露 陈锦海

南部战区空军某通信旅话务班班长刘丹(左一)正在给新兵讲解连队历史。乔张翔摄

平凡VS伟大

“理解平凡背后的伟大,是每一名话务兵必须接受的历练”

值班机房内,铃声响起,南部战区空军某通信旅话务女兵接通来电,娴熟应答,闻声记录,运指如飞,瞬间完成电话转接。

在这三尺机台,她们每天要重复这样的操作千百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平凡——这是所有话务兵对这个岗位最初的感受。

“起初,我真的很难理解‘岗位就是战位,值班就是打仗’这句话。”中士刘丹回忆道,还是列兵时,她对于每日的值班,感到更多的是单调和枯燥。

直到那次一等战斗值班的铃声响起……

那天深夜,刘丹一个人在机房值守机台。突然,警铃骤响,电话一个个打进来,原本安静的机房顿时变得嘈杂。

刘丹知道,这是重大任务的信号,而领班员带领的支援力量需要数分钟才能抵达。

“时间紧急,我必须立刻操作!”虽然刚取得值班资格不久,但刘丹全力以赴应对,快速接通了所有电话,成功坚持到支援力量前来。

经历了话务员工作生涯中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值班,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一阵,外军舰机频繁闯入某海空域。与一线维权部队同步,刘丹和战友们频繁进行战备等级转进。有时正在吃饭或者训练,铃声突然响起,女兵们就迅速冲向通信值班室。

一次凌晨四点多,刘丹结束值班刚刚躺下,警铃骤响,战友们立马像弹簧一样从床上弹起。她回忆说:“那段时间,大家睡觉都不敢睡得太熟,甚至有人连续多天和衣而眠,只为能第一时间赶到战位。”

在那段紧张的时期,刘丹时刻感受到通信值班室内浓浓的“战味”,也就明白了三尺机台为什么被老兵称为“战位”。

“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就是接听电话而已,但每通电话都可能关系到一项重要决策,或者一条重要作战指令。”刘丹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每一通电话都马虎不得。”

对于三尺机台的意义,话务兵们几乎都有一个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

刚到连队的时候,李凯珊圆梦军营的喜悦,很快被平淡枯燥的值班生活给打碎。她感觉这里的生活和自己想象中的部队生活大相径庭,没有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壮观场面,只有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值班备勤。

“我一度为自己的选择后悔,甚至想要逃离。”李凯珊坦言。

发现李凯珊的消沉,指导员刘潺荃找她谈了很多。“不要以为接电话就不是打仗,一个电话的背后联通着千军万马。”指导员的这句话瞬间点醒了她。

“对话务员而言,接转电话就是打仗!”这天以后,李凯珊的思想悄然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开始慢慢爱上这里,喜欢上和战友们朝夕相处的生活。

认识的加深带来坚持下去的力量,也会激活奋斗的动力。

当一茬茬新兵明白了“岗位就是战位,值班就是打仗”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她们就会爆发出更加强烈的尽责精神:有的为了提升反应速度,每天早上比别人早起两三个小时背记号码手册;有的在夜训结束、战友都返回宿舍休息后,依然坚持加练到深夜;有的为了练习输入速度,练到手腕酸痛肿胀,甚至累得抱着键盘就睡着了……

“军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我们就是要确保这套系统的神经网络高效、畅通、精准。”通信连连长林媚告诉记者,“理解平凡背后的伟大,是每一名话务兵必须接受的历练。”

短暂VS漫长

“每一次电话转接都追求极致的短暂,这恰恰需要漫长的训练和准备”

给你一分钟,你能做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的日常来说,一分钟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但对于话务兵而言,一分钟往往是命令传达的最高时限,越是重要的命令传达越是要快。

那次,上级行动指令突然而至,参与行动的人员必须在数分钟内赶到指定点位,而留给话务兵传达行动指令的时间不足一分钟。

通信值班室内,领班员一声令下,所有话务兵迅速行动起来。她们分头通知,几秒钟接通一个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指令内容以最凝炼的文字,传递给所有参与行动人员。

不到一分钟,指令全部传达完毕,但她们依然坚守岗位,为后续行动提供话务保障和通信支持。

“现代战争发现即摧毁,尤其空中对抗的节奏更是以分秒计。”连长林媚说,“如果我们业务不熟练,电话传达指令晚一秒、差一毫,行动时机就可能转瞬即逝。”

快——这是现代战争对话务兵的基本要求。

“每一次电话转接都追求极致的短暂,这恰恰需要漫长的训练和准备。”中士刘丹深有感触地说,在这种分秒必争的业务要求下,话务兵在三尺机台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操作都必须经历成千上万次练习。

在这群女兵取得值班资格之前,她们要经历数月的训练准备。由于背记内容之多、训练方式之单调,这几个月的时间显得尤其漫长。

漫长与短暂,是话务兵在任务和训练状态下,对时间完全不同的感受和追求。

训练教室里有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记录着话务兵们历年来参加各项比武、值勤、训练的数据。3秒听音知人准确无误、每分钟键入百余字准确率100%……这些严苛的训练标准,都是为了提升电话接转和指令传达效率。

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训练表上的统计数据,发现这些话务女兵的训练量惊人——人均“啃下”10多本专业教材,强训期间日均训练时间达10余小时,全员熟记8万余字业务资料、背诵3000多个号码。

中士罗嘉晨回忆自己入伍之初,为了具备上岗值班的能力素质,经常加班训练到深夜。不论打扫卫生,还是吃饭排队,口中都“念念有词”,甚至连睡觉也会梦到自己在背号码;

大学生士兵郑静在一次体能训练中手腕骨折,却打着石膏坚持上机训练,不但训练进度没有落下,还练就了一手操作绝活;

因为方言习惯,班长刘丹起初平翘舌音不分,为了纠正几个字的发音,她在训练室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又花费数周时间彻底掌握所有字词的平翘舌准确发音……

在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话务兵仍是不可替代的,依然是通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扎实程度,直接关系到通信系统的效率。

那次演习,该连全员全时保持战斗值班状态。由于任务繁重,为确保万无一失,她们还增开了临时值班席位。

连续10天,所有参演人员吃住在通信值班室,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日均接转2000多个电话,无一错漏。

“追求极致的短暂,也需经得住漫长的考验。”一班班长罗嘉晨告诉记者,“小小机房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舍VS得

“算清了这笔得失账,才算是合格军人,才能领会我们这支团队的荣誉感”

前不久,刘丹终于完成一连串大项任务,挤出时间休假回家探亲。然而,就在高铁即将到站的时候,她接到单位因紧急任务需要召回在外人员的电话。

都到家门口了,马上就能和家人团聚了,但刘丹丝毫没有犹豫:“我马上返回!”

挂了电话,刘丹在火车上就买好了最近一趟的返程票,然后给父母打电话解释这个特殊情况。

父母从知道她要休假回来就开始各种张罗:收拾干净房子,准备她爱吃的各种菜和零食,还有满腹贴心话想跟她说。得知这个突然的消息,分外想念女儿的二老甚感失落,但依然坚定地支持她:“闺女,路上注意安全,好好干!”

“任务面前,军人就是要先顾国家这个大家,再顾自己的小家。”刘丹告诉记者,很多女兵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她们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任务为重、大局为先。

放弃了与家人尽快团聚的机会,刘丹又收获了什么呢?

“我和我的团队都得到了锻炼,而我们保障的单位也以精准的行动达到了预期目标。”紧急返回单位后,刘丹全身心投入任务,连续值守岗位26个小时。

期间,刘丹和战友们精神高度紧张,就连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吃口饭、喝口水是她们仅有的休息机会。那次任务,刘丹和战友们创造了连续接转电话1200余件、传达重要级指示“零差错”的纪录。

“个人的‘舍’,换取众人和单位的‘得’,这很划算。”刘丹认为,如此高强度的付出是一种难得的锻炼和收获,“算清了这笔得失账,才算是合格军人,才能领会我们这支团队的荣誉感。”

荣誉,是军人无比珍视的另一种“得”。

一班是通信连的尖刀,加入一班是该连话务兵最感荣耀的事。四级军士长吉明珠就曾是一班的优秀话务员。然而,因为岗位需要,她被调整到炊事班掌大勺。

这次换岗,专业跨度着实有点大。不少人并不看好换岗后的吉明珠,甚至怀疑她会闹情绪。

“我是一班出来的,可不能给一班丢人!”吉明珠没有退缩。第一次班务会上,她就郑重提出炊事人员每日“三洗”、操作间每日“六扫六拖”制度,使原本残存不少油污的操作间成为全连的卫生标杆。

在那之后,吉明珠还和炊事班的战友苦练厨艺。自从她到了炊事班,连队官兵再也没吃过塌火包子、夹生米饭,一周菜品不但不重样,还时有“爆款”,大家吃得开心、练得有劲。

吉明珠的转型成功,全赖心中那份荣誉感的激励。也因为这种荣誉感,这群话务女兵一直在与男兵们较劲,不断发起“挑战”。

一次演习任务在即,当女兵们得知自己并没有被列入演习计划,就主动向旅党委请战:“打仗不分男女,我们也想申请参加野外演习驻训。男兵能做到的,女兵也可以。”

她们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指导员刘潺荃和排长陈静带领8人小分队出现在野外驻训场上,跟随机动分队开设通信枢纽、接通程控电话、架设天线阵地……凭借过硬素质、高效严谨和扎实作风,她们赢得男兵一致点赞。

凭着这股拼劲,在去年的军事体育考核中,这群女兵的考核成绩优良率达到了100%。

“你要问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刘丹若有所思地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这火热的青春!”

坚守平凡 创造非凡

■羊 峰

身在通信部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语:“我的岗位太平凡了,每天做的都是琐事”“入伍就想能天天舞枪弄炮,没想到现在天天布线放缆”……

相信有不少战友也有同感,总觉得自己岗位平凡、工作普通,离硝烟弥漫的训练场比较远,认为无法在岗位上成就一番业绩。还是拿通信部队来说,岗位众多、专业繁杂,既有主干通信专业,也有非主干的卫生员、驾驶员、炊事员、保管员等勤务保障类专业,在主干的通信专业中,还能细分出话务、光端、短波、卫星等各类具体岗位。在这些岗位中,有的要全时值守,有的需每天架设;有人处于一线岗位,也有人处于后台保障;从地理位置上看,有的身处都市,也有的地处深山。每个岗位带来的对备战打仗的体验感各不相同,于是也就有了上述一些战友的认识偏差。

军人生来为打仗。新的编制体制下,每个岗位都有其重要意义,都要认识到自己是在为战斗力服务。“一字一码,连着千军万马”“小小值班员,连着指挥员”“值班就是作战,机台就是战场”这些话语,是对通信兵主干专业职责使命的生动诠释。非主干专业岗位也不能自甘落后。作为保管员、驾驶员、炊事员、卫生员等,一样在战斗序列,战时可以为台站、阵地输送器材、运送物资,为战友保障伙食,开展营救伤员等,同样意义重大。从上文刘丹、李凯珊的经历也可以看到,从最初她们认为自己岗位平凡,到慢慢领悟其中的使命责任,再到刻苦训练成为骨干独当一面,最终实现了军旅的“逆袭”。

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不管做什么工作,身在哪个岗位,我们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实现从平凡岗位到关键作用的升华。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身处平凡岗位的同志,只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坚持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反之,如果精力不集中,工作不扎实,能力素质不过硬,就算是在“吃劲”岗位,也挑不了重担,很容易成为拖累战斗力的那块短板。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军旅的岗位各式各样,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平凡中练就坚韧的意志,在平凡中绽放多彩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