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全球直播研讨暨报告发布会举行

来源:中国网      2021-09-23      作者:彭瑶     责任编辑:魏婧 张艳玲

中国网9月23日讯(记者 彭瑶)9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的“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全球直播研讨暨报告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多个方面,将对现有经济运行基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一年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成为全社会共识,并由共识转化为行动。他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体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致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指出,实现碳中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的自觉行动,是开展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的有力抓手。中国外文局长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经验的国际传播,积极推动中外交流合作,搭建了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多个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了一大批讲述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的多语种图书和新媒体产品。他表示,真诚希望有关各方协力促进碳中和交流互鉴,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鲜活的实践范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主持开幕致辞环节。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全球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作主旨发言。

斯洛文尼亚原总统、全球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表示,全世界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作出了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欧洲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落实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金融工具。为了完成全人类共同的任务,欧洲、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所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欧美同样需要了解和借鉴中国这些年来的减碳经验,必须重新思考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概念。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发来书面致辞稿。他指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各国不仅要积极采取更有力度的气候行动,更要不断加强气候合作,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美国亚洲协会主席、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作主旨发言。

美国亚洲协会主席、澳大利亚原总理陆克文肯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气候危机问题上所采取的坚定态度和实际行动。他认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采取了诸多切实行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气候变化和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全球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的贡献至关重要并将发挥关键全球领导力作用。他相信,中国的朋友们会为这件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有利于全人类的大事尽最大的努力。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在“气候变化与中国发展”专家研讨会环节,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表示,中国一直是呼吁紧急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极端挑战的领导者之一,他希望,孟加拉政府可以从中国成功案例中汲取更多的宝贵经验。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指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使工业摆脱化石燃料,加快交通电气化,包括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这让人们对中国的承诺产生了相当大的信心。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建议,中国可探索能源系统转型、科技产品升级、增加碳汇、大力发展碳市场四个减排路径。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认为,事实上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主要归于高收入经济体,且欧美采用了误导性的测量方法,碳排计算依据也没有使用人均指标,美国实际碳排放量最大,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或责任上,并没有表现出领导作用。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分析碳中和的严峻现实,提出了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形成低碳能源系统、基于甲醇氢能的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等碳中和的现实路径。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政治学教授拉迪卡•德赛表示,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国走在了前沿,兑现了自己承诺。为了实现碳中和愿景,各国一定要加强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认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中国可以做三方面工作,包括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清洁能源技术、提供绿色资金投资、总结经验成为新发展理念的传播者。同时,中国和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以人为本的低碳转型和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具备共同利益。

世界银行前高级经济学家皮特·凯尼格称赞中国在减碳目标下做出了超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努力。他表示,减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一年来,中国在多个国际会议上表达了实现双碳目标、共建人类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采取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零排放汽车、绿色金融等有效措施。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