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 | 抗战中的林可胜暨协和人的战地救护展览举行
中国网9月13日讯(记者 张艳玲)“烽火仁心——抗日战争中的林可胜暨协和人的战地救护”展览10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姚建红,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校长刘德培,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副院校长强伯勤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林可胜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是中国科学界、医学界巨匠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英雄。他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位华人教授、系主任,是中国生理学奠基人,在消化生理学与痛觉生理学领域成就卓越,为我国生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林可胜发现了“肠抑胃素”,开中国人发现激素之先河。对痛觉生理,特别是对认识阿斯匹林镇痛机制有卓著贡献。他的学术研究领国际科学之先。林可胜培养的大批学生对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中国生命科学之父”。他曾担任协和医学院行政“三人组”成员,领导协和医学院的建设发展。
作为忠诚的爱国华侨,林可胜为抗战救护立下了不朽功勋。他在抗战中建成中国战争救护和防疫体系,担任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长,并利用其国际声望募得大批捐款和医药器械,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抗战后,他创建了国防医学院。
王辰表示,林可胜对生理学研究高标准的追求和创新精神,在战时救护和防疫工作中的卓越贡献,对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远虑布局,对年轻后辈的尽心提携与培养,都体现了老一辈协和人的珍贵品质。他不仅是中国学界的旗帜,更是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典范。他的学术成就和精神以及爱国热情,是我国医学界一笔珍贵的财富,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此次展览遴选了海内外文化机构和个人收藏的230多幅珍贵历史影像及视频资料,全面直观地展示了林可胜及其带领的协和人在抗战时期救死扶伤、勇赴国难的战地救护历程。其中,“秉承父志 杏林传薪”“抗战救护 协和旗手”“秉持人道 胸怀大义”“大爱无疆 情谊无界”“精神感召 团结抗战”“英雄永志 浩气长存”6个单元,展现了战火中医护人员体现出的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
“本次展览只展现林可胜抗战贡献部分,但对于激发协和师生的爱国热情,唤醒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协和精神具有特殊意义。”王辰说。
另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当日在京举办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建系100周年纪念活动,并为新命名的“可胜大楼”揭牌,共同回顾协和生理学系百年发展历程和精神传承,致敬以林可胜先生为代表的几代生理学系人为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致敬百年,赓续华章。
在协和医学院落成100周年、协和生理学系建系100周年之际,举办本次展览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展览得到厦门华侨博物馆大力支持,厦门市原鼓浪屿区副区长、原鼓浪屿区政协副主席周寿恺(追随林可胜开展抗战救护的协和毕业生)之女周菡女士,厦门市第五医院全科规培基地主任邹良能教授等从林可胜祖籍厦门远道而来,共同见证展览开幕和“可胜大楼”揭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