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8月22日电 受气候暖湿化等因素影响,被誉为“亚洲水塔”的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过去五年来,青海省出境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亿立方米,2020年总输送水量已超过950亿立方米。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乃至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青海省水利厅最新发布的《2020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20年青海省内流域出境水量为954.98亿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增加463.58亿立方米,近五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

多次参加长江源综合科考的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徐平介绍,青藏高原暖湿化特征变化明显,以长江源区域为例,江源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的气温平均值增加了1.4摄氏度。

“在全球升温背景下,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水文要素也在发生变化。”2021年长江源综合科考队员、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水资源部部长李燕介绍,根据近年来开展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区域径流变化等研究课题成果显示,江源地区对外输送水量增加,主要是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

李燕介绍,三江源地区输送水量的大幅增加,能为江源地区供水引水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条件,为下游省份生产生活用水调度提供更大空间,“但冰川退化、冻土消融等现象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详细掌握江源地区中长期输送水量变化的演变规律”。

“由于江源地区水量的增加,部分湖泊河流的矿化度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2021年长江源综合科考队员、长江科学院水环境所副总工程师赵良元说,输送水量增加也有助于长江源等区域的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长江、黄河、澜沧江出青海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都保持优良。青海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省将深入落实三江源地区河湖长制,推广河湖管理员公益岗位设置,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河湖治理,担当“江源责任”,确保“清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