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航母编队近期频频在世界多地“刷存在感”,调门虽高却难掩实力的虚弱——

帝国残梦 难掀波澜

■倪海宁

被自捧为“欧洲第一舰”的英国海军45型驱逐舰自入役以来故障频频,让人大跌眼镜。英国国防采购部长日前承认,6艘45型驱逐舰有5艘处于“趴窝”状态。图为该型舰艇停靠在码头。资料图片

近期,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在远洋航行途中“小动作”不断,在世界多地“刷存在感”,其意图引起地区国家警惕。然而,受限于英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经济大幅下滑等现状,以及世界和平力量崛起的时代大势,英国虽急欲在海外重温往日帝国残梦,却已显得力有不逮,难以掀起多大的波澜。

多面发力——

企图大刷“军事存在”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5月下旬从英国朴次茅斯港出发,开始长达7个月的所谓“首次全球作战部署”。按计划,该编队经过地中海和印度洋,最终到达亚太地区,总航程超过2.6万海里。远航途中,编队频频“作秀”:

新航母首次参加打击行动。6月底,编队行至地中海东部时,英美两国的F-35B战机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起飞,打击了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残余势力。这是“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服役以来首次参加实战,也是自2011年利比亚战争以来,英军首次开展航母打击行动。

扩大军事存在。7月下旬,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访问日本,并与日防卫大臣岸信夫发布联合声明表示,航母编队抵达日本后,英国将把从本土经巴拿马运河到达亚太与编队会合的2艘江河级巡逻舰,永久性派驻亚太地区;2023年后,还将在该地区常态化部署一个由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濒海反应群”,负责执行所谓“撤侨和反恐”等任务。

加大联合演习力度。整个行动期间,编队预计将与40余个国家进行互动。特别是,其将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盟友举行一系列军演,大有“脱欧”后急于向国际社会“秀肌肉”“赚脸面”的意图。

多种考量——

妄图扮演“全球角色”

中东和亚太局势波诡云谲之际,英国以航母牵头开展其海空军“近30年来最大的一次海外行动”,有多种考量。

凭借武力“秀肌肉”,彰显国际影响力。为缓和外界特别是盟国对英国“脱欧”后发展前景的疑虑,英国近年在“全球英国”构想指导下,千方百计宣示其“全球行动”的意愿、立场和能力。今年3月,英国政府发布的涵盖外交、国防与安全政策的“综合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印太地区”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地缘政治重要性不断攀升,因而将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

配合美国,凸显和借力“英美特殊关系”。在“脱欧”与疫情双重冲击之下,英国不仅经济难振,战略回旋空间也大幅缩小,急需通过更多迎合美国的战略关切,显示其是美国“最可靠的盟友”,稳住英美关系这一英国外交的“基本盘”。急于“呼朋引伴”增加对印太事务布局的美国,也正需英国作为“马前卒”加入,配合其“太平洋威慑倡议”。

助推军事改革,获取支持增加军费。此次航母编队远航期间,与多个国家针对性地演练防空、近岸支援、双航母作战等课目,意在检验和提升英国海空军多方面能力,展示其所谓“现代化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获取国内军政界对军改的支持以及增加军费。与此同时,英海军2020年以来已在欧洲地区多次验证“濒海反应群”编组,有意借此次远航的契机将其复制到印太地区。

在英国看来,军力有效“重返苏伊士运河以东”,有助于推动和巩固其与印太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外交与安全关系,进而“超越欧洲、融入印太”,扮演所谓“真正的全球角色”。

多重恶果——

“宏图”难免黯淡收场

显然,在地区国家看来,英国海军难以抛却殖民时代的帝国残梦,高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其甘当美国“马前卒”的“作秀”行为,更非明智之举。

这无助于消除恐怖威胁。航母编队在地中海虽打出“反恐”旗号,但其经行之地沦为恐怖势力肆虐和外溢的“重灾区”,英国难辞其咎。其在“殖民撤退”时遗留的众多领土争端、民族宗教冲突等棘手问题,以及追随美国发动几场局部战争,成为恐怖分子滋生蔓延的重要诱因和催化剂。英国非但不深刻反思,还一味逞强用武,难免遭恐怖袭击“反噬”。

这无益于缓和国际局势。当前俄与北约的地缘博弈不断加剧,印太地区风高浪急,中东则沦为北约国家与俄罗斯对峙的“角力场”。英军的一系列动作,令大国关系和地区形势都更趋紧张。

这无法掩盖英国自身的外强中干。英军虽拼力走出了“航母真空期”,但由于财政压力导致海军经费及舰载机采购量一再削减,此次航母远航仅搭载8架F-35B,近似“裸舰”,只得借用美海军陆战队的10架F-35B。英军甚至无奈提前退役23型护卫舰,将备件用来确保航母正常运作。由于26型护卫舰迟迟不能入役,45型驱逐舰数量不足且故障频发,英军只好借用1艘美国驱逐舰和1艘荷兰护卫舰来帮航母编队“撑台面”。大型水面舰艇缺位,致使英军只能在亚太部署主要执行近海巡逻、护渔、临检等低强度任务的2艘江河级巡逻舰,火力比本地区不少国家的海岸警卫队巡逻船还弱,“常驻”日本更多是政治作秀。6月底,英海军编队一艘驱逐舰转道并强行穿越克里米亚附近海域时,遭俄军舰机拦截后仓皇撤逃,更折射出其色厉胆薄。

近年来,英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力尽显“捉襟见肘”之态:性骚扰、醉酒值班、上传艳情照片、公开泄露作战流程机密等“惊悚”事件,刷新着英国民众对本国海军职业操守底线的认知;新航母漏水、驱逐舰“趴窝”、核潜艇在家门口搁浅、与盟国舰艇互撞等事故层出不穷,暴露出英国海军官兵技术水平滑坡、装备平台难堪大用、训练体系失位等深层次痼疾;经济复苏乏力,新冠疫情蔓延,造成航母官兵大规模感染,反映出英国社会治理、军队管理等结构性弊病。

英国自身问题众多却不思医治,仍不惜国帑贸然以航母远航作为“赚吆喝”的工具和抓手,折射出其“脱欧”后对外战略方向上的“迷航”,行动与目标南辕北辙,难免落得黯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