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3日讯(记者栗卫斌)“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低碳转型,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碳中和、碳达峰等内容在“十四五”规划中被屡次提及。

近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的日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渡边有浩表示,日立集团提出的“提升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与中国的“十四五”规划部分内容十分契合,其中环境价值的关联性最为密切。日立集团旗下包括日立科学仪器在内的多家公司,为客户提供基础研究和检测方面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提升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的目标。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积极营造了绿色低碳的生活模式。而对于占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部分份额的电动车来说,锂电池安全性能把握着它的命脉。高效率精准检出电池中的异物,离不开高精尖的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子显微镜生产制造商之一,日立公司凭借其高性能、低故障率以及皮实耐用的优势,受到中国用户的广泛支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纳米级大小的病毒根本无法通过肉眼或者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看到,但是借助电子显微镜此类高端科学仪器,科学工作者们才能够真正发现病毒全貌。这是电子显微镜应用的另一个领域。

现如今,除了日立科学仪器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同样受到中国用户的信赖。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起步较晚,随着全球性食源性疾病(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弯曲杆菌)不断增长,食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检测需求也逐步增加。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客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推动中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迅猛发展。

电子显微镜、各类分析仪等对于提升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的贡献,仅仅是日立科学仪器应用方面的一个缩影。日立科学仪器中国区总裁顾家晖接受采访时强调,日立科学仪器的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病毒观测和研究,还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取得新成效,中国市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教育、科研、工业等方面,客户需要更多专业优质的解决方案。因此,为顺应中国市场需求,2020年,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天美高新之后,在香港组建成立日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该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主要负责中国地区业务。

本次收购对于日立高新意义非凡。日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谢宝华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将原有代理商的销售、售后和人脉优势,与日立高新的技术开发力、销售技术力以及品牌影响力相结合,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据了解,为了给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解决方案,日立高新通过简化的高科技流程,从而帮助客户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拓展前沿业务。具体来讲,日立高新的事业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纳米技术解决方案,面向半导体领域,主要通过电子显微镜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检测,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二是分析解决方案,基于光学和自动化技术,面向生物医学和安心安全领域进行科学设备的开发制造;三是产业解决方案,面向新材料领域,通过强化融合前端及工程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日立公司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中国市场也是最具潜力的市场。作为日立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日立科学仪器希望立足于中国,深耕中国市场,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和更好的日立产品。”顾家晖指出,“十四五”规划对环境治理、环境监测提出更高要求。日立科学仪器在环境领域有很多用户,近年来也在跟国内一些环境监测的制造企业合作,希望日立产品未来能够在中国环境治理以及环境监测领域提供更多助力。

对此,渡边有浩阐述日立科学仪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他表示,一方面,日立科学仪器将不断收集客户和市场信息,反馈到日本,从而推进新产品开发,并不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日立科学仪器将扩大国内生产,提供面向中国客户、在中国生产、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