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当时先进知识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发出的呐喊,极大唤醒了“沉睡”的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毋庸讳言。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播,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为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立了思想方面和干部方面的坚实基础,进而影响、改变了中国的革命进程和革命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堪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时光荏苒,纵使“五四运动”已过去一百多年,但是其所蕴含和彰显的“五四精神”却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将个人的青春奉献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将个人的奋斗融合于时代发展的机缘际遇之中,将个人的成长熔铸于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一句话,“五四精神”激励着我们争当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无志不立,事无恒不成。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命运前景,更关乎社会的价值取向,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信仰,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早在1835年,17岁的青年马克思已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伟大志业,立志改写欧洲穷苦人民的命运,改写世界穷苦人民的命运。正是基于对初心的坚守和对理想的坚持,马克思忍受疾病的煎熬、饱尝生活的艰辛,矢志不渝创立了改变世界的哲学。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理应提醒自己美好的品质具有世界性;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马克思的内在精神。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在为人民服务和为时代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高尚的品德修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千百年来,对“善”与“德”的精神追求沉淀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这种人格追求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里,成为其独特标识。国家的未来总是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青年有什么样的道德认知,未来社会就呈现什么样的道德风气。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善于明辨是非。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信息流”,我们更要拥有善于分辨的眼光和能力,坚定自己的主见,保持自身的定力,才不至于在纷乱复杂的变化中迷失自我。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培养自律的品格。自律是通向自由的必经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言:“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一句话,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成长的外部环境更加纷繁复杂。面对各种诱惑,我们更应该保持自律意识,不断修为,脚踏实地为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的本事本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进取、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对一生仅有一次的青春而言,唯有勤奋学习、练就本领,才能积蓄能量,厚积薄发,扬帆远航。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正如在“五四运动”中,先进的青年正是在对真理的追寻中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发起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运动。今天,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更不能停止追求真理的脚步,应当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把思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笃信笃行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与思的结合中,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拓宽自己的理论视野、增长自身的理论知识。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满怀奋进的拼搏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纵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不论是一百多年前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图景,任何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奋斗”二字。“奋斗”不仅是青年成长成熟必经的磨砺,更是贯穿于我们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鲜明主题。千百年来,在万重磨难面前,中国人民没有低头,中华民族没有退缩。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才有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理当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青年要发扬“永久奋斗”革命传统的嘱托,将自己的青春和激情熔铸在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跑、持续奋斗。如今,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在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广大青年更要不忘初心,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在奋斗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担当中锤炼自身的品格,让自己的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