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从严防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常态化到日本核废水排放的国际问题,全球治理如何有效运行的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加剧,海洋正在成为国际和周边地区战略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海洋战略在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对实现互利共赢,共建命运共同体有着深远影响。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辖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沿海分布23处海湾、42座岛屿,滩涂面积83平方公里,是我国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4月25日至26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区海洋发展局、新区海洋科技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陆续与采访团记者分享了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其中亮点频出。
政策亮点:攻坚克难,优化统筹管理机制
青岛西海岸新区通过组建新区工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建立了“海洋委主导、海洋办统筹、部门抓落实、专班抓攻坚”的工作机制,根治了以前涉海机构多、分而不统、“九龙治水”的“顽疾”。 与此同时,新区按照“可量化、便操作、重实效”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新区经略海洋攻坚战实施方案和涉海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攻坚方案,以海洋经济引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区海洋发展局三级调研员高海云介绍,“十三五”期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实现翻番,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占青岛市总量的39%,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他回忆,在去年8月获批的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中,他们同样在零经验的情况下,围绕着技术装备及产业配套的需求,逐步发展起了关联产业,稳妥地扩大起养殖规模。他说,即使进口冷链食品受到疫情影响,大家依然可以放心品尝来自试验区“深蓝1号”中养殖的三文鱼,到今年的5月份就可以开始采购了。
战略亮点:“一带一路”,海洋环境保护走出国门
26日上午,记者团来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这里汇聚了13家科研机构,是培养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和面向国内外协同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有三个核心科研单元,“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及环境信息、近海“健康”海洋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以及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
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李富超介绍,在海洋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中,科研中心已经形成了对于近海赤潮爆发从监测、预警到治理的解决方案和产业化应用。目前,这项对赤潮无污染治理的“改性粘土技术”已经成功地帮助智利和美国解决当地的赤潮环境问题。而在海洋牧场的监测技术领域,科研中心和葡萄牙建设了联合实验室,也带动了他们的海洋生物产业。
当记者问到日本核废水排放的问题,他说,相比于核衰变的时间周期,洋流的移动周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循环回来,我国的近海会受到影响。置身海洋命运共同体中,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正在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势在必行。
技术亮点:未知领域,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
近几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经济增速离不开重点产业的稳步增长。除了船舶海工方面,海洋生物医药又是一个千亿级产业链。通过专注其中活性物质的深度开发和引用,面向不断提升的市场要求,其龙头企业围绕海藻、海洋生物这一海洋植物已经开拓了专业原料、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等多个产业板块,产品远销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
在企业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亲自向记者们演示了自主研发的海洋衍生产品技术。其中由海带肉提取的海藻酸盐布料,因为具有高吸湿性可以让伤口从内向外生长,降低留疤率,其产品已经远销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而由我国自主研发提炼的海藻酸钠可以安全、长久地植入人体内,辅助一些手术的治疗和修复,如今可以实现两个亿的年销售额。
(记者 陈诗文 校对 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