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火车信号灯,国内外的列车时刻表,老火车票,广播喇叭,铁路铭牌,甚至是喝水杯子……几千件铁路老物件,让李志强的家看起来更像一个微缩的铁路博物馆。

今年52岁的李志强,是石家庄车辆段配件车间的一名轮轴工,喜欢收藏。以前他四处收藏瓷器,自2005年起他突然对火车信号灯“着了迷”,与铁路上的那些“老物件”结了缘。为了收藏,李志强投了不少资,有时候“老物件”价格高得离谱,他也会咬牙收了,从不后悔。

“衣食减,藏品添。风餐露宿因缘见,苦辣酸甜心坦然。”这道出了李志强的收藏心声。

印记——穿越时光的铁路信号灯

李志强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车辆段配件车间干了34年,见证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新旧技术的更新换代。随着铁路上的许多老物件越来越难见到,李志强便萌生了收藏的想法。

“起初与铁路有关的东西我都收集起来了,后来发现很少有人收集信号灯,我渐渐地就有了收藏的方向,尤其青睐那些有年份的信号灯。”

在李志强收藏的六十多盏信号灯中,最早的一盏要追溯到清末民初,“这是一个调车信号灯,你看它的外形像一个塔,显示蓝色就代表禁止进入,是烧煤油的。”李志强打开灯罩,里边的反光板锃光瓦亮,“煤油灯再往后就是电灯,用电池的、充电的、锂电的。我上班时接触到的就已经是塑料壳的信号灯了,之前的外壳都是用铁皮制造的。”

除了挂在车上的信号灯,还有手信号灯,“就是手动给信号,通过来回转动拨片儿调出不同颜色的灯光。”李志强边说边拿起信号灯挨个儿演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信号灯,他操作起来都十分熟练。

尽管已经收藏了这么多信号灯,但李志强表示,仍有一些类型的信号灯自己还未收集到,“比如水鹤灯,它还可以当照明灯使用,就是给火车水箱加水时用的,目前还没见到过。”

痴迷——亲手将客厅改成“火车车厢”

自2005年以来,李志强已经收集了上千件铁路藏品。为了放在家里不显得杂乱无章,也充分展示自己的藏品,他决定将客厅整体规划装修改造成“展览馆”。

“这些老物件的最终归宿,我希望是在一座铁路博物馆里。”李志强表示,为了这个最初的想法,也为了能将收集的老物件和室内环境融为一体,突出“铁路”主题,他反复构思,最终将客厅改造成了火车车厢的模样,“格局样式都是按火车车厢设计的。”

说起改造,李志强直言没有爱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从画图设计到进料装修,都是我和爱人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花了差不多一万多块钱。”

“车厢”一头,挂着广播喇叭,典型的铁路标志在正中间十分显眼,另一头挂着一块“太原—石家庄—永定门”的方向牌。提起这个方向牌的来历,李志强笑道:“谁都想不到,我发现这个方向牌时,一位平山老乡正在拿它喂鸡,方向牌被当成了喂鸡的槽子,我赶紧从那位老乡那儿把它收了。现在也没有永定门那一站了,挺有纪念意义的。”

“车厢”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红灯记、铁道游击队等主题海报,各类机车类型的介绍一应俱全,富有年代感的色彩与设计让人身临其境。在靠近阳台处,则摆放着一件由李志强手工打制的玻璃橱柜,柜子里摆满了铁路帽徽、奖章和证件。橱柜上方还装有一块投影幕布,投影仪启动,幕布缓缓向下展开,一部铁路题材的影片便可上演。

情怀——“老铁路”对铁路有特殊感情

从帽徽到奖章,从制服到铭牌,从信号灯到列车时刻表,从火车票到稽查证……只要是与铁路有关的老物件,李志强都收集了起来。

说起为什么对铁路老物件这么钟情,李志强说自己是个老铁路,对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妻子家里也有很多铁路上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到处收集。”李志强说,自己是名“骨灰级”铁路迷,每件藏品都能记录一段铁路的历史、能感受一个时代的气息。

为了收集更多的铁路藏品,李志强经常在休息时间也会去古玩市场转一转,有时也会参加一些交流会。“我经常去德州那边的一个古玩市场,每次去都能搜罗一些小东西。还会托朋友帮忙,你看这张照片就是朋友帮我从西安图书馆那边买回来的,背后还盖着图书馆的章呢。”

趣谈——“挣的那点钱都花在了收藏上”

一次,李志强在网上偶然遇到了一盏石太铁路上使用过的煤油“钟型”信号灯,挂网两年多仍处于待售状态。面对卖家要的高价,李志强一度放弃了购买。但是他一直惦记着这盏信号灯,并多次联系卖家,数月后终于淘回了家。这盏小小的信号灯,花了他1200元钱。

除了信号灯,在李志强收藏的众多列车时刻表中,有一张“北京—莫斯科”的“No.1/2次快车时刻表”。“这是1956年运行的列车,还有这张稽查证,都是我从北京高价买回来的。”

自收藏铁路老物件以来,李志强从未估算过自己花了多少钱,他开玩笑说:“挣的那点钱都花在了收藏上。”但为了自己的这份热爱,他觉得花再多的钱也值。“就拿这些信号灯来说,其一它们不是贵金属,其二无使用价值,其三市场认知度不高,其四未列入铁路文化文物名录,但它们身上都带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以前人们对铁路文化物品保护意识不够,更没有这些物品展示立足的平台,所以很多都流失了。现在,这些物品成了个人收藏的铁路老物件,便有了新的意义,这不是用钱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