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为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相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了许多积极的举措:通过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简化创办手续,医养结合机构的数量大大提升;以居家养老为重点,打造便捷的医疗服务圈,对医疗报销予以资金支持,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成立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探索医护康养一体化模式等,提升诊疗效果,让老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即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指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相关服务。

“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在4月8日举行的国家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

简化创办手续

提升服务能力

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王海东介绍,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服务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者养老机构。如果是医疗机构办养老机构,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以不用再新设立一个法人,也不用另外法人登记,只需调整服务范围或经营内容;如果是养老机构办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开设一个医务室、护理站、卫生室,不用行政审批,直接备案管理;新办医养结合机构涉及卫生健康、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实行“一个窗口”办理。

“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可以享受税费优惠等政策。”王海东说,目前,我国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占比超70%。医保支持也进一步强化,只要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正式运营3个月后就可以申请医保定点,医保部门要在3个月之内进行医保定点评估。

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王海东介绍,为了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国家卫健委将医养结合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床位设置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建立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制度,鼓励医师在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各地基本形成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这4种相对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王海东说,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养老机构备案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床位数158.5万张,比2017年年底分别增加59.4%和137.6%。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7.2万对,是2017年年底的6.1倍。超过90%的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年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王海东介绍,目前,我国成立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立了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院校设置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近日,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

重视居家养老

提高服务质量

家中老人慢病发作,打个电话,医护人员在15分钟之内就能赶到,为老人检查、诊疗、护理……这是山东省曲阜市老人享受到的快捷居家医疗卫生服务。如今,曲阜城区居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居家养护科就会派出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员在内的医护队伍上门服务。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和患有慢病的老人不用再为奔波于医院打针、护理而发愁。

山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吴向东介绍,曲阜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在乡镇和街道以管理区域为中心,实现了医疗服务半径不超过两公里。选派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居家医养专职医生,成立医养结合服务团队,提供巡诊服务。为解决人员激励问题,要求开展居家医养服务的医护人员,薪资报酬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的医护人员水平。

为了降低居家养老人员的就医负担,曲阜市在医保报销方面,推行家庭病床制度,对符合家庭病床条件的老人,不收取床位费,其他医疗费用按住院标准予以结算,并将居家医养服务纳入长期护理险保障范围。在运行保障方面,每年列支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居家医养专项基金。乡镇和街道全部设立“夕阳红基金”,老人就医费用经过医保报销后进行二次报销。在确保医疗安全方面,制定了申请、评估、管理、终止4个工作流程,为居家医养医护人员购买了医疗责任险,签订服务协议书。

“当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所以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应放在居家和社区。”王海东说,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增设养老床位,提高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去年1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规范了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护理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上门医疗服务。

创新发展模式

推动产业发展

老王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社会福利院的一名60多岁的老人,患有脑中风7年,长期服药治疗,但效果不好。福利院成为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试点机构后,老王接受了远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专家的远程会诊,并使用了夜间智能监控垫,每天监测生理指标。通过专家调整用药,老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介绍,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平台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康复指导、远程教育、转诊通路等服务,实现医养结合机构与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数据互认、协同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74家医养结合机构成为平台的第一批试点机构,各地医疗机构正踊跃报名加入。“平台节约了医养结合机构中老人看病的时间成本,提升了诊疗效果,让他们感受到了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关爱。”

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地处郊区,一开始就诊人数少。后来,医院调研发现不少因病失能的老年患者面临着综合医院住不进去、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条件,而家庭照护又难以持续的难题。2005年,医院探索出针对失能或者半失能老年患者的医护康养一体化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后,床位供不应求。2014年,该院床位增加到600张,依旧不能满足老人需求。医院党委书记陈芍介绍,医院与周边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开展医养协作关系,为老人提供快速的转诊或者绿色就医通道。医院组建了专业的队伍,提供健康宣教、健康管理、康复培训等服务,逐步把医养结合服务延伸到社区。

国家卫健委已将医养结合示范项目纳入全国创建示范活动项目,支持山东省、四川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设立了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吴向东介绍,山东省现在有12个市、120个县(市、区)被确定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有697家,护理型床位达16.99万张。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了多样化服务模式,比如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打造了“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以城市社区为依托,打造“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以机构医养结合为补充,打造“机构医养、多层联动”模式等。

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王海东介绍,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和森林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目录,共评选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167家、示范街道(乡镇)297个、示范基地69个及森林康养基地9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