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2月21日电 拜登政府“满月” 内外“创伤”难愈
新华社记者邓仙来 刘品然 兴越
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已有一月。在此期间,拜登政府施政的一大特点是密集摒弃或逆转前政府有关“政绩”和政策,相当程度回归了建制派施政传统。但在美国内部政治极化加剧、外部形象受损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推行其政治议程前路多艰。
取消“坏政策”
拜登上台一个月来动作频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统计,截至2月19日,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及其他行政措施共计53项,数量之多史无前例。
应对新冠疫情是美国新政府的首要任务。上述53项行政命令及措施中,涉及疫情应对的多达15项。拜登上台当天签署的第一项行政令就是“百日口罩令”,与前任总统特朗普面对口罩的态度截然相反。拜登政府还出台了应对新冠疫情国家战略。拜登及其所在的民主党过去一个月在国会力推一项总额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以抗击疫情和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种族问题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的政策焦点之一。1月26日,拜登签署了涉及住房、监狱改革、原住民等领域的多项行政命令。这些措施被认为是新政府对去年以来美国种族矛盾激化的回应。
如果说上述措施是应对前政府留下的问题,那么拜登政府新出台的移民等政策基本就是在消解特朗普政府的“政绩”。这些新政包括停止修筑美墨边境墙、取消移民申请家庭强制分离政策、取消针对部分伊斯兰国家的人员入境限制等。
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在拜登签署的53项行政命令和措施中,20项是对特朗普时期政策的逆转。拜登说,他签署的那些行政令并非设立新规,而是取消“坏政策”。
重整“朋友圈”
外交方面,拜登政府逆转了前政府在气候、军控、伊核等问题上的立场,兑现了部分竞选诺言。
拜登上任首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重新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停止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程序。拜登政府次日又表示寻求将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5年,随后在2月5日条约有效期结束前与俄方完成了续约手续。2月8日,拜登政府宣布以观察员身份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月18日,拜登政府表示愿与包括伊朗在内的伊核协议参与方举行会晤,讨论伊核问题。此外,拜登政府还改变前政府在也门问题上的立场,宣布不再支持沙特阿拉伯主导的多国联军在也门的军事行动。美国新政府还叫停了前政府从德国撤走部分驻军的计划。
拜登2月4日在国务院发表就任后首次外交政策演讲,表示必须通过外交手段与盟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强调盟友是美国“最大的资产之一”。2月19日,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视频讲话,表达他对修复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决心。也就在同一天,美国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分析人士指出,与前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在继续沿袭大国竞争观的同时,在方式上更注重拉拢盟友,试图重塑美国在盟友圈里的形象和影响力。
“创伤”难愈合
无论内政还是外交,拜登政府上台一个月以来,对前政府政策均做出大幅修正。但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美国面临的内外形势下,拜登政府继续推行其“去特朗普化”政策面临诸多挑战。
拜登上台后签发大量行政令,是出于快速废除特朗普政治遗产、开启自身政治议程的考虑。但美国媒体刊文指出,总统的行政令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本身并非法律,与国会立法相比,其效力更短且更容易被推翻。此外,国会共和党人对其手法已相当不满,这势必给未来两党合作增添难度。美国社会的种族矛盾、政治撕裂、社会不公等痼疾不会因政权更迭而有根本性改观。
共和党人还有可能在重要的人事问题上给拜登政府制造难题。美国《政治报》刊文指出,虽然民主党人夺回了参议院控制权,但优势极其微弱,共和党人已成功拖延了几名有争议提名人选的认证进度。目前,拜登提名的23名内阁官员中只有7人得到了参议院批准。
在对外政策上,拜登政府不仅面临国内阻力,还需克服盟友和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不信任感。美国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查尔斯·库普钱表示,美国作为“灯塔”和“山巅之城”的形象已被明显破坏。有分析人士指出,美欧之间的结构性分歧并不容易弥合,美国前政府各种“折腾”带给盟友的“精神创伤”短期难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