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午后,暖阳高照。
平山县西柏坡村“两个务必”广场,裹着白头巾的闫青海和年长他一岁的闫文书,坐在小马扎上,重温红色历史,喜看沧桑巨变,广场上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白头巾,闫青海已经戴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咱山里农民的象征,更是西柏坡日新月异变化的见证。”闫青海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修建岗南水库,包括西柏坡村在内的10万老区人搬到了山坡上的旱地。那些年,日子过得苦,为了维持生计,不满20岁的闫青海开始裹着白头巾上山放羊,“冷了能挡寒,热了能擦汗,一年四季舍不得摘。”
1978年,已担任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闫青海,裹着白头巾,带领村里的壮劳力跑到石家庄当煤炭装卸工挣钱。
“带着乡亲们致富,一直想找到最适合的路子。”闫青海说,西柏坡更好的发展始于2013年夏天。
当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亲切座谈。闫青海作为老党员代表参加了座谈,“总书记关心咱老区人的生活,惦记着西柏坡旅游业的发展,还叮嘱党员干部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闫青海和西柏坡的党员们不断交出自己的“答卷”。
近年来,依托红色旅游,西柏坡村建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全村86户、271人,九成以上的家庭从事旅游服务相关工作。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万元。
走在平坦洁净的街巷,看着家家户户门前停着的小轿车,闫青海笑着说,党的政策好,村里变化翻天覆地,大家伙儿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前几年我和老伴儿办农家乐,翻盖了三间新房;这两年经营旅游观光船,又在新民居置办了150平方米的单元房,冰箱、彩电、洗衣机,要啥有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为乡亲们谋幸福的初心,在西柏坡共产党员心中始终清澈而坚定。”西柏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荣介绍,今年他们正在谋划西柏坡村红色旅游提升项目,计划按照突出旧风貌、还原老场景、展现新环境、打造新民宿的思路,对西柏坡村的房屋统一打造、统一运营,并结合红色体验项目发展研学旅游,为景区周边村庄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新路径。
去年初,闫青海把游船生意交给了女婿,做起了“更有意义的事儿”,“我要抓紧时间多挖掘些西柏坡的故事,传承西柏坡精神。”已有43年党龄的闫青海舍不得摘下奋斗的白头巾,经常怀揣着记录西柏坡的史料书、手捧厚厚一沓老照片,走街串巷奔波忙碌着。
“这是咱西柏坡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我们这代西柏坡人的责任。只要还能走得动,俺就会带头把西柏坡的故事讲下去!”挺直了腰板,76岁的闫青海下意识紧了紧白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