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回应疫情防控、市场供应、交通出行、快递物流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根据《通知》,今年春节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在国家有倡议、防控有需要、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选择就地过年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
就地过年各地不能擅自加码、不能阻断返乡
针对近期各地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就地过年的措施,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就地过年的政策是分级分类的,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甚至有的地方还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也表示,我们不允许、也绝不希望各个地方对国家政策进行简单化、“一刀切”式的处理,还是要按照科学、精准的原则做好疫情防控。该委已经要求各个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防控的工作需要,制定自己本地的实施细则。
就地过年加班,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广大务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有利于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但确实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细化保障、暖心服务。
目前,人社部已经采取多项举措,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促进企业以岗留工、以薪留工,鼓励引导企业错峰放假或调休,在春节假期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此外,强化医用物资生产企业、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等用工调度保障机制,支持开展用工余缺调剂,根据需要开发一批消杀防疫、社区服务等临时性岗位。
春节将至,防疫面临哪些压力?
——核酸检测能力已超过单人单管1500万份/天
春节临近,人流物流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将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关注。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对疫情形势作出研判,预计在今年春节过后、气温明显回升之前,境外疫情通过入境人员物品输入并引起局部传播的风险依然很高,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针对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曾益新表示,针对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需求量增加的情况,指导各地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探索降低核酸检测成本,提高核酸检测的时效性、便利性。截至目前,全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已经超过单人单管1500万份/天,如果实行五人一管或者十人一管混检方式,检测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国家卫健委已经梳理了新疆喀什、河北石家庄、黑龙江绥化等地疫情应对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情况和处置经验,对聚集性疫情处置全流程进行了细化、实化和硬化,要求发生疫情后各级地方政府要及时激活应急指挥体系,迅速组织专业化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在区域划分上,曾益新表示,要及时、科学、精准划定和调整中高风险区域,分区分级实施社区和个人隔离管控以及核酸检测等措施。
外防输入方面,一方面加强了入境人员从机场到隔离场所,再到社区的全链条规范管理,要求各地准备好足够的隔离房间,加强隔离场所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另一方面,要求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物品等行业和单位的责任,为重点人员优先接种新冠疫苗。
他具体介绍了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进展情况,总体来说,工作进展平稳有序,各地接种人数不断增加,截至1月26日,已经接种2276.7万剂次。
就地过年如何保障生活物资供应?
——每周按投放2万到3万吨中央储备肉的节奏增加供应
赵辰昕表示,就地过年对生活物资和能源供应在总量上影响非常有限,但可能带来区域性需求结构的变化。针对此情况,各部门组织好蔬菜生产,特别是速生叶菜、芽苗菜等。畅通生猪和相关产品调运,积极对接外地货源。同时也保障好煤电油气供应。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具体介绍,根据春节期间形势变化,每周按照组织投放2万到3万吨中央储备肉的节奏,向市场增加供应。针对近期重点防疫保供地区,随时做好应急调运的准备,建立健全就地就近跨区域的联保联控机制。
在生活物资运输方面,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汪洋介绍,低风险地区全面取消货运通行限制,在有条件的收费站设置应急通行绿色通道,对持有应急运输通行证的车辆保障优先快速通过。
销售方面,引导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和生鲜电商做好春节期间的货源组织。现在,这些企业正在备足商业库存并留出一定的富余量。同时,倡导社区、乡村零售网点春节假期每天营业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
线上消费增加,快递能否及时配送?
——快递“春节不打烊”,确保网络购物配送正常
针对线上消费增加,快递配送是否能够及时、到家的担忧,赵辰昕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部门共同指导各地调整优化运输的管控措施,疏通运输的堵点,引导和支持物流、快递企业增加人手、运力,确保网络购物配送正常,保障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汪洋表示,目前中国邮政以及有关快递企业已经宣布“春节不打烊”,“相信如果你选择网上采购年货,快递小哥也会如期将新年的祝福送到你的家里。”
城市过年人数增加,如何保障出行?
——实时监测客流变化,最大程度满足出行需求
留在城市过年的人增多,城市出行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汪洋表示,交通运输部已经针对今年春节期间防控的形势,制定了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指南,严密防范疫情通过城市交通运输传播。
同时,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实时监测客流变化的情况,指导城市交通合理调整运力和运营时间,最大程度地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出行需求。
在保障老年人日常出行方面,交通运输部将指导主要平台公司完善老年人“一键叫车”功能,倡导巡游出租车有效保障老年人扬招需求。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怎么办?
——留守儿童需要确定一名临时监护人
倡导就地过年,留在家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怎么办?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司长郭玉强作出回应,针对上述两类重点人群做好摸底排查,在已有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这两类群体的详细底数、家庭状况、外出劳力务工情况等。
具体措施上,指导村(居)委会加强对这两类群体的定期探访,为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在内的各种服务,明确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要确定一名符合条件的照护人代为照护留守儿童,也就是说,留守儿童要有一名临时监护人。
对父母和其他的监护人或者被委托照护人,因确认感染治疗、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不能完全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儿童,要协调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落实临时照护职责。
同时,倡导就地过年外出务工人员采取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在家的老人和孩子进行沟通联络。
此外,要求各地在疫情防控期间,优化简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和其他困境儿童认定审核审批程序,对于符合条件的,要求做到当月申请、当月审批、当月发放生活保障金。
分析:就地过年对“过年经济”有何影响?
针对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对传统的“过年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目前正在组织进行分析研判,接下来还将组织各地进一步会商,加强分析判断。
赵辰昕表示,就地过年是第一次,影响需要不断跟进监测分析。初步来看,影响是多方面,可能对长途旅游、交通运输以及一些地方的交通和餐饮带来影响。
同时,就地过年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一定会有利于疫情防控,促进经济持续恢复,有利于节后复工复产。就地过年人数多的地方,消费需求也会有所提升,会对商品消费有促进作用,能够保持消费市场热度。
此外,鼓励各地结合群众需求,积极提供各类消费项目和服务。可以预见,今年会涌现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品质商品,进一步丰富贯通城市农村、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盘点]
多地发现金和政策大礼包鼓励“就地过年”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都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群众就地过年。其中,不乏有城市直接给予现金鼓励。深圳龙华计划发出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给就地过年的群众消费使用。不少城市还明确了“积分落户”加分、子女秋季入学加分等政策奖励措施。
同时,一些城市也对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提出了多项服务保障措施。北京提出发挥“共享用工”平台的作用,引导余缺调剂,促进企业间用工平衡。广东东莞则提出,春节期间要现场慰问留莞过节员工,通过现场连线与家乡亲人实现“云团圆”。
现金:天津、杭州发留岗红包 深圳发数字人民币补贴
天津市日前下发通知,提出采取企业发放“留岗红包”等方式,引导外省市户籍员工留津过节、稳定就业。天津的政策明确,自1月16日起至2月28日期间一直在津的外省市户籍员工,采取“先发后补”方式,按照每人3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每户企业最高30万元。
这些补贴给企业后,天津市要求,补贴资金应全部、足额用于发放外省市户籍员工“留岗红包”。同时,还鼓励企业匹配更多资金提高发放标准。
1月18日,杭州市发出通知,要求开展春节期间面向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十送”关爱行动。其中就提出,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年复工复产工作,政府决定给留杭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
杭州的做法是直接打款给外来务工人员。市政府通知提出,现金补贴由用工单位申报,外来务工者只要在2020年12月当月在当地有社保缴纳记录,并承诺在春节期间(2月11日-2月17日)留在杭州本地,政府平台审核通过后,就会直接将1000元现金打到外来务工人员银行账户。
宁波的奉化则提出,给民企春节留奉市外务工人员每人发放500元的一次性补助。企业向各镇(街道)、开发区申报,人社部门核准后,在2021年3月1日-3月31日兑现补贴。
深圳龙华区政府提出以摇号抽签方式,向春节留深人员发放2000万元货币补贴。按照政策,春节留深补贴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每份补贴200元,共计10万个名额。补贴主要面向龙华区商事主体中购买社保的春节留深人员。商事主体先向当地政府平台集中申报,人选经摇号抽签产生。2月1日至2月9日,中签人员可以在龙华区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3500余家指定商户无门槛消费。
不仅是对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有的地方还将政策扩大到了就业见习人员。天津市提出,在津参加就业见习的外省市户籍人员。这些人在按规定享受各项见习补贴的基础上,按照每人300元标准再给予见习基地一次性留津见习生活费补贴。
加分:就地过年可“加分” 涉积分落户子女入学等
除了现金奖励和补贴外,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加分”政策,鼓励群众就地过年。
“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1月25日消息,该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在2021年全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工作中,对外地留苏职工春节期间在苏州工作的,凡申请参加2021年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落户、积分入医、市区积分入学给予加分。苏州市明确,2021年2月5日至2021年2月26日期间留苏工作的非苏州户籍在苏企业职工,申请2021年积分落户、积分入医和市区积分入学并符合规定的,加15分。
广东的鹤山市政府对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进行加分奖励。据当地一般政策显示,申请入学时,当地规模以上企业员工子女每生加3分奖励;企业引进的本科以上人才的子女每生可加3分奖励。而鹤山对就地过年的人员子女拿出了诚意奖励措施——留在鹤山本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可在2021年秋季申请入学时获加分奖励,加分幅度为3-5分。
类似上述两地的加分政策近日在浙江省多地也有发布。如宁波北仑区对外地留仑职工春节期间在北仑工作的,凡申请参加2021年北仑区流动人口积分入学、积分落户的给予加分。2021年2月5日至2021年2月26日期间留仑工作的非北仑户籍在仑企业职工,申请2021年积分入学、积分落户并符合规定的加10分。
桐乡市提出,2021年1月27日至2021年2月26日期间,企业外来员工留桐过年的,2021年度其居住证在原积分结果基础上一次性加10分,积分按相关规定享受特定公共服务待遇。
台州市政府发文,对持有台州公安机关签发的有效期内《浙江省居住证》且留台州过年的外来员工,给予流动人口积分5分奖励。
服务:北京提“共享用工”调剂 多地出台送慰问举措
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地“就地过年”,一些城市从劳动关系层面发布了一些硬政策,让务工人员既把节过好,又有钱挣。
北京市人社局发文提出,开展“春风行动”,为有工作意向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岗位推荐服务。发挥“共享用工”平台的作用,引导余缺调剂,帮助节日期间短期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提前对接放假早、富余员工多的企业,促进企业间用工平衡。
北京市还提出,要指导用人单位通过集体协商等方式,妥善安排好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等职工群众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并依法足额支付工资。坚决守住职业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协商制定职工春节错峰放假、弹性休假、薪酬标准等计划,落实职工合法权益。
在北京市发布该项通知时,还向社会提示了今年春节的加班工资,今年春节7天假期(2月11日至2月17日),2月12日、13日、14日为法定节假日,2月11日、15日、16日、17日为调休的休息日。根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日工资基数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不能用调休或者补休来替代。在休息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该先安排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工资基数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天津市提出,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纠纷调解申请,积极化解劳资纠纷,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广东东莞市提出了十条服务保障措施,其中提到要启动2021“平安回家”公益特别行动,准备2000份“爱心大礼包”送到外来务工人员家乡亲人手中,现场慰问留莞过节员工,通过现场连线与家乡亲人实现“云团圆”。
东莞市还提出免费开放培训平台,春节期间,依托“技能莞家”“莞易学”等9个培训平台,免费开放1000门线上课程。支持企业依托各类培训平台,用好培训资源,开展“一镇一品”培训,最高可享受1000元/人的培训补贴,鼓励广大员工“留莞学技能”。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