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电11月30日报道,塞尔维亚陆军公开展示了刚刚从俄罗斯引进的T-72MS“白鹰”主战坦克。这个型号也曾经被冠名为T-72B1MS,是俄罗斯在2012年正式推出的,和中国出口型VT-4主战坦克的问世时间差不多。但要是比较性能,“白鹰”却比VT-4落后不止一个时代。

 

塞陆军公开展示“白鹰”

从坦克研发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说,“白鹰”的设计是非常失败的。首先,它没有改变T-72已经过时的基本架构,依然采用840马力的发动机和双侧齿轮变速箱。不但功率有限,而且驾驶员工作负荷极为沉重。在火力方面,“白鹰”保留了T-72的2A46型火炮,无论精度还是寿命都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

为了在落后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战斗力,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厂采取了几项措施。首先是为主炮换装新的稳定器,配用性能有所改善的弹药,以及安装全新的车长和炮长火控系统。“松树-U”炮长火控系统是从T-90MS上移植来的,算是俄罗斯所能提供的最先进型号。不过这个型号是白俄罗斯的产品,而且技术水平仅仅能够达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际水平,远不如中国已经停产的出口型MBT-2000上采用的型号。而“鹰眼”车长周视镜的安装位置完全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知道,T-72的车长位置在坦克炮塔的右侧,即使到了“白鹰”也没有改变。但“白鹰”上的“鹰眼”却设置在了炮塔的左后方,必须设置复杂的光路,绕过大半个炮塔,才能把影像呈现在车长面前。不但如此,“鹰眼”的前方正好就是“松树-U”的镜头。为了不被挡住,俄罗斯制造商只好把“鹰眼”加高,让它高居“松树-U”之上,看起来就像个巨大的烟囱,和T-72狭小的炮塔形成了鲜明对比。

  

白鹰保留了T-72的缺点

乌拉尔厂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设计,也是有难言之隐的。T-72早期过于强调车身低矮、让敌方难以瞄准和命中,所以炮塔小得不能再小。当时流行的笑话是,个头超过1米7的士兵都不能当苏联的坦克兵。矮小狭窄的炮塔让火控系统和信息化改造无从实施,于是就发生烟囱式车长镜的奇观。实际上,在俄罗斯转让技术研制的伊朗“卡拉”坦克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不过车长镜被放在了炮塔右后方而已。顶着如此巨大的“烟囱”,让“白鹰”成了一个很容易发现和识别的目标,T-72的初心被践踏无遗了。

为了改善T-72贫弱的装甲防护,“白鹰”堆砌了大量“接触-1”反应装甲,凌乱的布置充满了90年代中期车臣之战的既视感。

  

白鹰巨大的车长周视镜

客户为什么会购买这样失败的坦克呢?我们来看一看“白鹰”的外销记录:老挝、越南、尼加拉瓜、塞尔维亚……。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有两个:国小力微、长期使用苏式坦克。他们没有财力也没有人力,去对坦克部队实施革命化的装备更新,没有能力采购一套完全不同的坦克维护维修体系,更没有能力培训一支全新的、掌握信息化战争的坦克部队。所以,“白鹰”这种便宜货正是针对他们开发的。据报道,老挝采购“白鹰”的单价只有150~200万美元。那么塞尔维亚从自己的斯拉夫兄弟那里是不是能拿到更低折扣?答案是肯定的,这批“白鹰”是俄罗斯政府无偿捐赠的!

  

老挝陆军的“白鹰”到货

相比之下,VT-4坦克的平均单价达到550万美元,超过了塞尔维亚的购买力。哪怕是白给,日常训练使用而产生的维护费用、耗材购买费用,也不是塞尔维亚能承受的。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更穷的尼日利亚买得起VT-4?尼日利亚的社会发展水平当然远不如塞尔维亚,但是作为一个石油输出国,尼日利亚是有大笔现金收入的。塞尔维亚既没有大量资源出口,又没有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工农业,国家财政恐怕不见得比尼日利亚宽裕。根据国外统计数据,2018年尼日利亚的军费开支达到20.4亿美元,同年塞尔维亚的军费开支只有9亿美元。所以,接受廉价俄罗斯坦克似乎也是唯一选择。

坦克可以作为礼物收下,但是,塞尔维亚面临国防压力却比尼加拉瓜、老挝或者越南高得多。尼加拉瓜周边没有强敌,美国已经对这个小国失去了兴趣;老挝周边基本没有敌国。而西方列强到塞尔维亚的地理路程不远,无论英法德意,都拥有真正的第三代改进型坦克。所以,装备“白鹰”这种一出生就落后的型号,也只能是给塞军自己壮胆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