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第一村”的“蝶变”:人均三分地到户均资产超300万元

  东岭村图书室。东岭集团供图

中新网西安11月23日电 (记者 田进)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户均资产超过300万元……被称为“西部第一村”的陕西东岭村,这个只有200多户的小村庄,多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初家底不足万元的黑白铁皮加工铺如今也已发展壮大为中国企业500强。

东岭太极拳队。东岭集团供图

东岭太极拳队。东岭集团供图

“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曾经,东岭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只有三分河滩地,吃不饱饭饿肚子是常事。

年底分红的村民。东岭集团供图

年底分红的村民。东岭集团供图

“1981年从外村嫁到东岭村,那时整个村庄都是土胚房,道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黄金彩回忆道,当时村里只有一路公共汽车进城,她去市中心购物都舍不得花5分钱的公交车费。

秦腔自乐班。东岭集团供图

秦腔自乐班。东岭集团供图

1979年,东岭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铺。1988年一场爆炸事故,将村办小厂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危急时刻,东岭闯出了一条“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创新之路。此后,企业也由一个小加工铺发展成为拥有多个公司的企业集团。

1999年开始,东岭集团股份制改造,村集体为大股东。股权明晰后,通过重组、兼并、参股等形式,快速完成了工业化,并逐步迈入现代企业行列,形成了多业并举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数量达到100多个。

趣味运动会。东岭集团供图

趣味运动会。东岭集团供图

“企业是大家的,我只是东岭村的一员。”“一人富裕不叫富,共同富裕才叫富。”在发展中,东岭村(集团)党委第一书记李黑记想的是实实在在把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集体实力,让大伙都过上好日子。

东岭旧村貌(1995年)。 东岭集团供图 摄

东岭旧村貌(1995年)。 东岭集团供图

企业做大了,村民们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据了解,改制时全村每家都有股份,每年按20%兑现分红;全村95%的劳动力在企业上班,工资收入从四万到几十万不等;全村每人每年由村集体分红……有了这些根本性的保障,东岭村在发展中无一户掉队。

东岭新村貌(2014年)。 东岭集团供图 摄

东岭新村貌(2014年)。 东岭集团供图

同时,东岭还经常组织老人外出旅游,为老人们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上学费用全部实行集体报销,考上大学最高给予5000元奖励。

企业的发展不仅让东岭村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康村,村民收入随之大幅增长,也让东岭步入现代城市文明。

1995年前,东岭村的房屋大多是村民翻建的二层民居,兼有出租房。2000年,东岭邀请设计院专家对东岭新村进行规化设计,先后投资9200多万元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并建成陕西省首家“数字电视村”,成为“省级绿色文明社区”。

2006年后,结合更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东岭投资10多亿元,实施“东岭新时代”“东岭国际城”住宅工程,彻底改变了东岭村的面貌。配套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造了供村民休憩、观赏、游览的苏式“和园”,推动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2012年,东岭最后一块庄基地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他们投资230亿元,建起了新东岭城市综合体。至此,东岭实现了从农村到现代城市的大跨越。

东岭村全景。 东岭集团供图 摄

东岭村全景。 东岭集团供图

和多年前相比,黄金彩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有保障,她自己住着一套121平方米的三居室,儿子一家住一套134平方米的房子。同时,她还是村秦腔自乐班负责人,经常参加老年人活动,日子过得很是充实。

许多村里人和黄金彩一样,都是东岭村这场“蝶变”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今年已70多岁的罗卫军说,村民们都奔小康,过上了现在幸福的生活。自己“当初连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能过上这么好的舒心日子”。

“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把人带富难,把人带好难上加难。”东岭富了,物质条件有了根本改善,李黑记认为“人的建设”同样重要。在“人的建设”方面,东岭围绕一个“好”字做文章,一做就是30多年。

东岭村建立了道德讲堂,实行每月开讲制度,常态化开展讲述“好人”故事、传统文化等,参与受众人数逐年增多,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杨彩荣每月16日自带理发工具,到村(社区)免费为村民理发,一干就是8年。罗卫军免费为孩子们辅导乐器,从不懈怠叫累。

东岭村每年还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评定,教育评定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对村上出现的好人好事和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表彰,在全村形成良好的风尚和氛围。

希望把这个村发展好、建设好,让大家的好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李黑记的初衷,也是他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