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此,在新京智库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解读。

与会专家认为,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仍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同时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有利于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仍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教授王晋斌指出,公报指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个目标实际上是总量概念,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经济增长仍然是重要的的,必须要有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增长,其他东西都谈不上。

但这经济增长不是要死磕一个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有比较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包括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也表示,设定这样的目标,对我国每年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还是有非常大的压力。这一指标的明确,就可以量化到每年的增长指标,以此看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有利于消费提高

王晋斌指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如果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就会有比较好的消费基础。因为这个群体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他们收入提高了,很显然会扩大消费。

马亮也表示,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对老百姓生活而言也是意义重大。过去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两者背离是比较明显的,它们双方的提高并不能和谐共振。如果这两者可以进一步接近,对老百姓的生活而言,会有较大提升。

同时,王晋斌指出,公报提到的共同富裕,实际上核心就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其实,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一线城市基本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一线城市水平,但农村还是差不少。所以,乡村振兴问题仍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基础工作。

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带来的影响

马亮指出,我国长期以来都坚持是发展中国家,一旦我们将来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的时候,在对外交往方面,包括现在获得国际组织的相关援助、关系交流方面,可能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指出,对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今后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这个问题特别复杂。中国在经济上到底是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个技术层次的问题。像世界银行有一些基本的标准,经济学界也有一些基本的标准。从这个标准来看,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一些优惠待遇。

但是这种优惠的待遇是别的国家给予的,取决于别的国家承不承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不完全依靠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