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价值
 

巩固脱贫成果续接乡村振兴 白玉文旅发展提质增速

发布时间:2020-10-25 22:24: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栗卫斌  |  责任编辑:吴闻达
分享到:

中国网10月25日讯(记者栗卫斌)10月14日至19日,中国网记者随中国国家地理“最美巡摄团”走进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挖掘文旅产业潜力,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成效新路径。

图为从白玉寺俯瞰白玉县城。白玉县因白玉寺而得名,白玉寺依山而建,谷底平原修建县城。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图为白玉县山岩村搬迁安置点。曾经的山岩村地质灾害频繁、地理位置偏僻。安置点距山岩村60公里、距盖玉镇两公里,已于2019年9月完成验收,共建房屋109户,占地面积约有8.5万平方米。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白玉县位于川藏结合部,与西藏贡觉、江达两县隔金沙江相望,属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下辖4镇12乡132个行政村及社区,藏族人口占95%以上。长期以来,受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白玉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脱贫难度较大。

2014年以来,白玉县实现81个贫困村退出,2641户12726名贫困人口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5%下降至3%以内。同时,白玉县聚焦川西北高原高寒地区现代农牧产业,探索着具有“康巴风情”“高原特色”的脱贫致富和成效巩固的新路子。然而,开发完善当地独特的文旅产业资源,联动升级品牌景区市场知名度,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不失为另一个“金点子”。

盛景繁多 历史文化底蕴浓厚

古代,白玉一直被作为沟通茶马古道南路和北路之间的桥梁,从而发育出了如萨玛王朝等悠久奥妙的古老文明。但在现代社会交通如此发达、信息如此便捷的时代,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却很少被外界所知。其一是它位于国道317线和318线之间广大的原始高山林区,崎岖难行的交通状况和原始复杂的地形地貌,使绝大多数旅行者望而生畏;其二是传说当地民风剽悍粗犷,各原始部落的风俗时有惊世骇俗之举,所以也令一些游客不敢轻易涉足。

图为白玉县灯龙乡附近寺庙,依山傍水而建。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图为亚青寺附近天葬台星空夜景。亚青寺,位于白玉县阿察乡昌托村,海拔约42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1985年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逐步恢复佛事活动。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白玉县内有藏传佛教寺庙35座,有距今800余年的康巴第一寺噶陀寺,有女性僧尼最多的亚青寺,有藏密气功发源地安章寺。有中国最后的父系部落文化-山岩帕措文化,有始建公元1263年的萨玛王朝遗址,有土司官廷歌舞灯龙锅庄、手指锅庄等,还有很多像珍珠一样的文化看点和风景,像星罗棋布散落在白玉大地。藏传佛教寺庙相比我国大多数佛教特点明显,受众多旅游爱好者追捧。

图为白玉县打莫寺中珍藏的藏戏面具。藏戏被称为藏文化活化石,面具的不同颜色对应着所代表人物的不同性格。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1936年,红二军团贺龙、任弼时等率红军从巴塘经过白玉沙马、盖玉、绒盖进驻白玉县城。红军受到了当地群众与寺庙僧尼的欢迎。相传在沙马乡休整期间,贺龙、任弼时等人曾到邓朱多温泉沐浴,该温泉已成为当地景点之一。

唐卡藏刀 民族手工技艺精湛

白玉河坡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历史久远,兴盛于藏民族英雄岭·格萨尔时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河坡、热加两乡和赠科乡部分村寨。手工艺制品自清代以来,不仅畅销广大藏区,而且远销自印度、不丹、尼泊尔、锡金等地。“白玉藏刀”是广大藏区最知名的品牌产品。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改革开放后,“白玉藏刀”曾先后三次参加广交会,受到国内外商家的好评和国际友人的赞誉。

图为手工艺者绘制门萨唐卡。门萨唐卡画派是流传于康巴藏区的白玉河坡乡一带的一种藏族民间传统美术技艺。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白玉县河坡乡的唐卡·门萨画派,最初形成于公元16世纪,作为藏文化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吸收和借鉴了周边地区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藏地的民间艺术,形成兼容并蓄而又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图为白玉灯龙卓钦(宫廷锅庄),起源于公元七世纪左右,德格土司兴盛时期。意为来自灯龙乡的宫廷舞蹈,后成为德格土司的宫廷舞蹈。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图为手指锅庄,四川省白玉县的四名民间艺人“非遗”项目。是一种用肢体语言保存下来的舞谱。“手指锅庄”通过家族传承,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德格土司为了体现宫廷的繁荣,命令在辖区内的大小头人组织艺人进宫比赛,当时白玉县灯乡境内地戈头人组织了30人表演了灯锅庄,并在比赛中一举夺魁,得到德格土司的亲睐,命名为“灯卓钦”,意为来自灯乡的宫廷舞蹈,成为德格土司的宫廷舞蹈。

随后,每年藏历新年和藏历的6月10日德格土司都要命令白玉灯龙乡的5个头人分别组织艺人到德格去献艺,并给派人跳舞的家庭免去部分赋税,成为藏族历史发展中一种独特的财赋——“舞差”,经历德格土司的53代,使灯锅庄得到完善和很大发展。

生态涵养 旖旎风光目不暇接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白玉县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开发程度低,受现代工业化的影响和污染甚少。目前白玉县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仍基本保存完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未受到外界干扰,整个旅游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

图为白玉县巴巴沟中巴巴海,是一个比较大的堰塞湖,湖水蓝绿分明,独具静美。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白玉草原森林原始状态保持完整,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境内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湿地)公园总面积达915924公顷,占全县国士面积的89%,全县有天然草原855.2万亩,林地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03%,活立木蓄积量4057万立方米,居全省第2位;有湖泊100余处,温泉10余处,这里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国家类保护动物55种,白玉拥有国家级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最大野生种群,享有白唇鹿故里的美誉。

图为白玉县察青松多州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白唇鹿及雪豹、马鸡、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的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的生态示范区。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图为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属于我国所特有的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类型。内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高寒水韭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冬虫夏草、红花绿绒蒿分布。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雪峰连绵的极高山,四季如春的浅河谷;莽莽原始森林,辽阔无边草原、形形色色的古朴村寨、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雪山、冰川、海子、温泉、森林、河流、草原无不充满强烈的原生态气息;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给人以空灵、祥和、融入自然的感觉,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特殊吸引力,是一块原生态的藏地净土。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