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密码通信这个隐蔽的战场上,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任务。

【编者按】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在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对比极为悬殊、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过去,上观新闻邀请几位在沪志愿军老战士回顾战火纷飞的岁月,通过他们的讲述,探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红色印记,记录一段不可磨灭的战争往事。

【人物小传】

鲍奇,1924年生,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参加新四军,历任机要组长、科长、副处长,东海舰队淞沪水警区副参谋长、东海舰队海坛水警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东海舰队管理处处长,海军上海基地副参谋长等职。曾参加抗击日军的“反清乡、反扫荡”战斗、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解放东南沿海、抗美援朝战争等。

“八一三”日本人侵略上海时,正在读初中的我,在中共地下党员老师的引导下,瞒着家人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

由于当时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因此被安排做文书,后来又到了机要科从事机要工作,任务是翻译密码电报。电报传译工作分为对上和对下两个体系,担任部门领导之后,我专门负责对上的工作,就是在团部接发与陈毅、粟裕等领导同志往来的电报。

随后,我随部队南征北战,从翻译电报的机要员到组长、科长、处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与机要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机要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1950年10月,我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到朝鲜后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

关于我们当时的行军路线,有一个我后来才知道的秘密。我爱人也是一名机要战线的战士,而我所在的部队什么时候离开上海,什么时候到达山东曲阜,什么时候从曲阜出发到沈阳,怎样进入朝鲜,都是由我爱人翻译电报密发的。电报上注明“指人译”,就是指这个电报必须由指定的人翻译。我爱人就是那个被指定译报的人,所以她是第一个知道我所在的部队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人,不过,由于对外是绝密,当时连我这个男朋友都不能告诉。

1950年11月,我们志愿军第9兵团悄悄迅速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长津湖地区。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当年又逢50年不遇严冬,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

11月26日,由美国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的6.5万名多国部队越过三八线,进入长津湖地区。一场历时17天的残酷战斗在严寒气候条件下随即展开。我们志愿军第9兵团奉命向美军第10军发起进攻。

当时的作战任务异常艰巨,埋伏的部队战士很多冻伤、冻死,也有机要人员被冻成重伤甚至牺牲。那时,我直接负责特殊首长之间情报的上传下达。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和险恶的处境,作为机要人员,我深感身份地位特殊,担负使命重要。面对敌机随时投下的炸弹,面对致命的严寒酷冷,我24小时不休息,密码随到随译,沉稳熟练,准确无误,一道道作战命令从指挥中枢得以及时传达到作战一线,在密码通信这个隐蔽的战场上,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任务。

(部分素材由上海警备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