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这样形容黄小勇:“效愚公之志,行点滴,积跬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是江西赣州市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的80后新‘愚公’,麒麟山的‘山大王’,共同富裕的‘领头羊’。”复绿、护绿,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脱贫致富……在贫穷与水土流失如影随形的村庄,他让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也让农民在家门口“淘金掘银”,走向富裕。

手捧奖杯,这些年来种种辛苦、困难、坎坷,都涌上心头。走近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勇,听他讲述用绿色“驱赶”贫困的奋斗故事。

“水土保不住,种什么都留不下来”

如果按照既定的生活轨迹,在深圳创办公司从事外贸的黄小勇,后半生根本不会跟土地打交道。

2014年,石城县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县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返乡创业、招商引资的政策。黄小勇通过调研,发现紫色页岩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元素,能产出高品质的水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坳背村守着一只‘大麒麟’,却富不起来。”这让黄小勇很着急,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一同告别的还有当时他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年销售额超过千万的外贸生意。

同年年底,黄小勇与合作伙伴流转了坳背村及周边村庄的6000多亩荒山和农田,修路整地,开始建设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先后成立了江西省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石城县普丰果蔬专业合作社。但让黄小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家乡创业的所有努力和热情,在回乡后的第二年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2015年,石城县遭遇特大洪灾,麒麟山刚完工的路网设施基本全被冲毁,新开的经济果林区也出现了大面积塌方,部分股东要求撤资,亲朋纷纷劝说黄小勇收手。

“五六百万说没就没了,被洪水毁坏的部分还需要钱去修复、种植,时间、精力和金钱全部都浪费了。当时我也对自己有一种‘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回来’的质疑。”

坳背村有435户、2030人,人均旱地耕地面积0.52亩,人多地少,再加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庄发展困难。曾有村民尝试从麒麟山上挖来紫色页岩、进行风化,再在风化后的紫页岩泥土里种些耐旱的作物。可是,往往一场大雨过后,泥土和作物都会被冲掉。

有些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里面的酸楚。正是这场洪水,让黄小勇意识到:水土保不住,种什么都留不下来。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既然回来了,就一定要做出一些事情,改变现状!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光里,黄小勇奔走呼吁,“请相信我,困难是暂时的,生态农业很有前景……”他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逐个上门做股东的思想工作。终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帮他争取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竹溪小流域治理资金,并以此为契机,将珠坑乡麒麟山6000多亩山地列入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的规划建设范围,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有了抓手,黄小勇迅速调整园区开发思路,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融入园区建设,走“生态改良+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

这么多年没解决的问题哪那么好解决?当黄小勇说自己正在治山、治水时,不少人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黄小勇不信这个邪,硬啃下一本本水土保持专业书籍,虚心请教水土保持工作领域专家,慢慢地,黄小勇从“门外汉”蜕变为“土专家”——山上植被较好的,采取“封禁管护+人工补植”措施;植被覆盖率低的,种植各种针叶阔叶树。山下修复山塘,采取清淤、加固等措施,恢复防洪、蓄水、灌溉功能;岸边种树植草,并对易崩塌的边坡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同时,恢复农田耕作,发展现代农业;修建具有水质净化功效的水生植物园,净化污水。

在市、县水保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年的持续投入,麒麟山建成了草灌乔治理区、油茶经济林治理区、水保监测试验区等10个功能区,成为集生态治理示范、科普宣传、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2019年,该园区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水土好,生长的作物品质自然更好。不仅如此,如今,依托千里赣江源头的生态优势,石城县打出了全域旅游牌。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成为石城县乡村旅游的招牌,先后被评为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019年,园区总产值突破1200万元,直接带动坳背村和周边村贫困户136户2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  

“与家乡人一起把日子过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2017年,黄小勇响应石城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在自己带头创业致富的同时,还担任县级创业导师。

几年来,黄小勇与1000多名学员分享创业经历,带动创业致富带头人4名,辐射就业农户28名(其中贫困户14名),户均增收5000元。

在这个过程中,黄小勇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做的农业产业,风险很大。天气因素、价格因素波动大,并且农业的产量每年都不一样。所以有很多小基地,养鸡种菜的贫困户,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

如何避免贫困户虽然短期内增收、但遇到意外一朝返贫?

黄小勇结合做外贸的经验分析,“农业产业的农产品和销售应该是分开的。一个农民如果在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既做产品又做销售,这其实是很难的。”

2019年10月,在以黄小勇为代表的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的推动下,石城县珠坑乡成立产业联盟,以期通过资源共享、实时沟通,最大程度地利用各家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风险。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批农产品滞销。产业联盟统筹资源,通过电商促销等多个渠道,构建起内部的产供销体系,与困难群众共渡难关。

“我能做的不多,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把联盟的平台搭建成熟,在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大家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现在的黄小勇从大家口中的“山大王”变成了麒麟山有名的“山大忙”,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山上的油茶、脐橙需要剪枝、追肥;“麒麟别院”民宿开始装修,需要协调施工队;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基地主体即将完工……

一起忙碌的还有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致富带头人张金亮。2017年,28岁的张金亮回到家乡,以贫困户的身份到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葡萄园务工,日薪80元。“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勇哥见我比较年轻,还肯吃苦,就将我调去脐橙园做管理负责人。还聘请了专业的种植技师,向我们传授种植技术。”2018年,在黄小勇的鼓励下,张金亮参加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学习技术管理、员工管理、电商运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只有将自身融入产业链条中,增强‘造血’功能,才能实现持续增收、长期受益。”2019年,张金亮在长江村承包了50亩山地种植脐橙,成立了石城县明辉专业种养合作社。该合作社帮带10名农户(包括4名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1.2万元。

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地力,是提高农业产出的关键。通过电商等多种渠道,构建稳定的产供销体系,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有了长远的眼光,还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黄小勇带领乡亲们做到了。

如今,看着集生产种植、家禽养殖、旅游观光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种植的经济作物从脐橙、鸡鸭扩展到莲子、红薯的麒麟山,黄小勇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能与家乡人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记者:张瑞玲 黄建东(实习)

设计:陈一奔(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