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义乌市福田街道采访城市有机更新时,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条南北走向的国贸大道将荷叶塘地区一分为二,东侧1000多户村民家家盼着征迁,西侧100多家宗地企业主则集体反对征迁。

这项旨在“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保障权益让利于民”的有机更新政策,为何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反差,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记者仔细梳理发现,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政府各项新政策出台,总有一个被人接受和实践检验的过程,义乌有机更新也不例外。

距义乌国际商贸城仅4公里的荷叶塘地区,随着城乡空间急剧扩张,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土地升值潜力空前。由于东、西区块原有规划功能、土地权属明显不同,城乡有机更新政策亦因此区别。

在国贸大道以东的溪前村和下西陶村,记者看到建设规划落后,老宅和新屋犬牙交错,虽经创建文明城市专项整治,环境脏乱差痕迹明显;村道最窄处仅两三米,一旦发生火灾连消防车都进不去。

今年88岁的下西陶村村民陶维礼,曾专程去邻村看过有机更新。他很羡慕亲戚家拆迁后盖的新房宽敞明亮,盼着自家老宅也能早日改造。除了环境整洁、出行方便等诸多好处,陶家人也很在意“原来房子一年租金3万元,有机更新后能涨到10多万元”的“红利”。

相形之下,西侧工业园区的众多宗地企业主,怎么算都感觉“吃亏”——企业生存发展暂且不论,还剩几十年土地厂房的产权期限,如果这么说没就没了,“保障权益让利于民”的原则如何体现,私有产权保护如何依法落实?

记者调查发现,同是6月下旬得到有机更新消息,但这里从村干部到村民,对安置政策和补偿措施都了如指掌,也能算计出征迁是否对自己有利。

溪前村村民黄克茂笑着对记者说:“不用担心我们造房子没钱,钱不够还可以贷款。我今年70岁了,就惦记着住几天新房子。”

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克贵说,全村223户村民,拆迁后面积减少的只有七八户,村民们都盼着早日有机更新。

一些园区宗地企业主反映,街道工作组以摸底调查之名,行征迁动员之实,既不给企业缓冲时间,也不明确收购方案、确定收购价格及安置方式,搞得周边工业用地价格和厂房租金一涨再涨。

“现在园区人心惶惶,各种说法都有,外面企业不敢进来,里面企业不敢投资。”义乌江苏商会会长季自林说。

一些园区企业提出,从拿地盖厂房到相关部门办证,再到设备调试、采购商验厂等,一套程序全走下来,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与城乡居民征迁不同,工业企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和周期性,征迁不宜操之过急。尤其在当前中央反复强调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下,稳企业就是稳就业、稳社会大局。

相比政府提供土地安置村民自建房屋,大部分征迁企业没有土地安置指标,计划只给半年搬迁时间,何去何从令人担忧。

无论以农民自愿为前提的农村有机更新,还是征询被征收人意愿的旧城区改建,均需90%以上的城乡居民同意率。义乌政府还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安置补偿方式,赋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显而易见,义乌城区不再实施“土地安置”补偿方式的新政,对众多面临征迁的中小企业而言,“等价值补偿安置”原则将导致土地价格上涨、厂房租金提高,进而推动企业成本攀升。

义乌市委书记林毅告诉记者,义乌市场主体65万家,占浙江省十分之一,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可见,中小企业是义乌发展的主力军,“小商品、大市场”是当地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不能光用单一的税收指标衡量中小企业,还要考虑就业与消费!”义乌市星奥望眼镜厂负责人盛秀其如是说。

然而,作为改革开放的“模范生”,“2019年,义乌市65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12万元,远低于全省规上企业亩均税收30万元”的现实,足以令义乌主政者倍感压力了。

据官方统计,义乌市70%以上工业用地有出租现象,约有6000余亩改变用途或闲置。

从新增工业用地到老旧工业区,对低效工业用地的清理整治行动,成为当地破解土地不足瓶颈制约的突破口。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义乌市明确工业用地出让的产业准入、亩均税收、亩均产出、容积率、建筑密度、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等约束性指标,给众多宗地企业戴上“紧箍圈”。

2018年5月,由“国土、规划、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地税、国税、安监、消防、环保等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研究制定针对低效用地企业开竣工违约、改变房屋用途、违章建筑、无证无照、税收评估、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措施,增加执法检查频次和抽查比例”等内容,被写入义乌市《关于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中。

客观来说,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无法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优势。近三年来,荷叶塘园区宗地交易频次加快,说明土地资源市场化更新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得到强调。

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

义乌是一座在市场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如今的成就源于市场、兴于市场,未来的发展更应该相信市场。如何进一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完善市场机制,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当前义乌市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的必答题。

同时,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政府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水平。透过这个有机更新案例,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辩证关系:政府决策越是依法行政、民主透明,工作就越好推进,群众就越拥护,企业也更有信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