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最近几个月以来,中印边境多次出现摩擦,两国边界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议题。为此,近日新京智库就此举办了“‘龙象之争’:如何破解中印僵局”专题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印边境问题及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中印两国的外交部、军方人员接触会谈,着眼于危机的管制,避免事件的恶化;即使这些会谈未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但在穷尽所有外交手段之前,两国不能轻易言战。

中印沟通机制着眼于管控危机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表示,两国之间的沟通级别是可以上升的。如果旅长级不行就军长级,军长不行就防长,防长不行就国务委员或者更高级别,甚至最后的手段可能就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沟通。

孙兴杰认为实际上对印斗争也好,对美斗争也好,有一个前提或底线就是要用尽外交手段,不能轻易说打一下。如果没有用尽外交手段,却因为一线部队的接触摩擦而引起有限战争,这说明这个国家还是不够成熟。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龙兴春认为,中印双方现在几次高层会晤以后,包括防长的会晤、外长的会晤,这些都是着眼于管控危机,不要让事态继续恶化,但这些会晤并没有达成能够解决问题、解决危机的共识。

龙兴春认为,中印边境问题最重要还是双方高层要进行协商。这类问题只要政治上做出战略决断,前线问题就比较好解决,前线讨论的问题都是技术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双方高层的意愿。

中国周边战略环境若有变,印度可能会采取冒险行为

尽管双方外交部和军方人员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但这些管控机制是否能避免中印边境问题的恶化,与会专家认为这种风险不能完全排除。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指出,印度在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是投机性的行为,并且是取决于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中美两国的战略竞争变化。如果中国在东部发生某些突发事件,不排除印度会在边界地区采取某些冒险行为。

龙兴春则指出,我们第一要立足和,第二不怕拖,第三准备打。中国是肯定不想跟任何人打仗,包括在台湾问题上,都是不想打的,但是必须准备打。立足和,我们还是积极争取和平解决目前的僵局,我想印度国内主观上也并没有真的要跟中国打的意图,印度其实心里很清楚自己跟中国的差距,打仗对印度是很不利的。

不过,即便如此,龙兴春还是强调我们要准备打。准备打就是防止中国被印度要挟、讹诈。印度觉得我们在台海这边有问题,在跟美国对抗,这跟1962年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印度还想获取其国力所达不到的、不应该得的利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还是得准备打,才能避免真打。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胜利则认为,中印边境问题的风险在增加,尤其是出现鸣枪之类的不好信号。同时,凌胜利认为中印边境小规模的军事摩擦可能会长期存在,但是如何防止这种大规模的局部武装冲突,甚至是局部战争,应该是未来双方都去做的。通过这几次流血冲突,其实双方可能都意识到了加强冲突预防、危机管控,包括对一线冲突的应急的预案,其实应该会做得很多。

凌胜利强调,大国之间这种摩擦冲突是难免的,但是大国之间其实是最怕打仗的,打仗都是要下很大的决心。对于局部冲突,大国领导人可能会有更方便的手段去进行第一时间的沟通。这个可能会防止战略误判,导致军事冲突升级,所以我们既要对中印之间可能暴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保持警惕,同时也要通过双方领导人之间的热线、军方的热线等危机管控机制,避免把冲突无限升级。

这在中美关系中也是一样。凌胜利表示,其实中美这些年的军事摩擦也是越来越多,不仅中国人担忧,美国人也担忧,所以主动沟通制定一些空海规则、防空识别,包括热线电话等,加强冲突预防和危机管控。所以,其实大国之间都是怕出现大规模军事冲突。

凌胜利总结说,第一,大国间的摩擦不可避免,军事冲突也是有很大可能性。第二,要不怕打,因为只有不怕打,才能亮出你的战略意志;同时,还要加强边境地方的力量存在。在大国争端当中,土地争端其实最后谁在实控情况占优,最后谈判可能也会占优。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要不断蚕食,想加强实控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加强边境的力量存在,包括加强一些有利地方的实际控制,这样打,我们有准备;谈,我们有底气、也有牌。

凌胜利特别强调,由于现在自媒体和媒体报道越来越多,它可能很难成为一种“不存在的事实战争”。双方的角力摩擦可能会长期存在,双方可能会学得乖一点。比如摩擦有利时,就让它摩擦;如果不利时,会借助一些公共舆论,这其实是一个政治、军事和外交多种手段的博弈。这样才能够在长期的拉锯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至于最终解决,其实双方可能都没有一个预期的时间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