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我国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从疾驰的复兴号高铁到成功首飞的C919大飞机,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到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从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成功到量子通信不断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工程建设不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进一步推动动能转换、促进结构优化和补齐发展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从28日开始,中国之声推出特别报道《超级工程闪耀“十三五”》,28日推出《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从1994年到今天,北斗系统用20多年走完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北斗建设迈上新台阶。最近两年半时间,我们创造了18箭30星的世界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组网发射的奇迹。

今年6月23日,搭载着北斗三号系统第30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顺利升空,中国的北斗瞬间点亮世界卫星导航的天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标志着北斗系统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坚实一步。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系统稳定性、功能全面性不断提升。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柏渝:北斗一号的服务范围是我国及周边地区,北斗二号就扩大到亚太地区了,北斗三号它就能够覆盖全球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的精度服务进度是逐步提高的。

此前,国外的卫星导航系统大多由中圆轨道卫星构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独创性采用三种不同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布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说,这一设计既能为全球提供普遍服务,又能体现我们的特色服务。

谢军:(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混合星座实际上是对整个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体系是贡献了中国的方案,贡献了中国人的智慧。

十三五时期,北斗三号所有的核心器部件已经全部实现自主可控、100%国产化,北斗已经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等世界成熟卫星导航系统并肩而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元喜:我认为在服务功能上我们是最强大的,因为我们是整体设计的。在服务性能定位性能上,目前我们和GPS是相当的,在亚太地区可能比GPS略好。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杨元喜:从深空到深海,我们在不同层次的空间都可能有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信息源,这是未来我们要建设的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