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改造后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近日开街,在5G等新技术的助力下,北京路焕发新活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秋明 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16年以来,广东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一道道“加试题”的重重考验,广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奋力冲刺。广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书写出一份高分答卷。

稳扎稳打夯实基本盘,迎难而上开启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广东坚持“稳”字当头,及时采取措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107671.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同年,佛山成为广东第三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

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东的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新动能彰显实力。

2019年,广东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0:40.5:55.5,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3%。新增减税降费超过3000亿元。

“十三五”时期,产业体系相对完备的广东,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大循环的新格局。

——出台广东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三地规则衔接。

——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32项措施,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2019年广东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0.7%和4.9%。

——出台实施促进消费的29项措施,2019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着力增强市场活力,2019年广东新登记市场主体221万户、总量超1200万户,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3家。

——落实“促进就业九条”,2019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9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014元,比上年增长8.9%。

经济稳,企业强,就业广,在面对今年疫情的冲击下,广东经济因为有实力更显韧劲和底气。今年以来,广东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形成一条经济数据回升曲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49234.20亿元,同比下降2.5%。与第一季度相比,广东经济在第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第一和第三产业同时呈现小幅增长。

广东高科技企业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图为深圳比亚迪进行“云轨”列车运行调试 新华社发

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创新活力不断注入

广东经济的健康发展依靠什么?唯有创新才能走向进步,缺失创新动力势必寸步难行。

“十三五”时期,广东坚持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核心就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由此迸发出蓬勃活力,取得了众多的创新成果和持续的稳步增长。

聚焦“六大工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广东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制造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2019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616.10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先进制造业增长5.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0.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6.3%;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0%,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

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湛江巴斯夫、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惠州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茂名丙烷脱氢、广汽丰田四厂五厂、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发展和积极推进中。

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广东正高起点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今年,省政府出台实施《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立足于“稳”重点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着眼于“进”加快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19年,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5万家。今年上半年,广东工业领域,中高端行业发展快于平均水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表示,“十三五”时期,广东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新经济领域比如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更可喜的是,广东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在都市圈的融合以及打造产业互联网等领域也走出了广东模式,培育出一批高质量的产业平台。同时,在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组和重构方面,广东在“十三五”期间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局良好,已初见雏形。而这也是即将开启的“十四五”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高度重视扶贫开发,贡献脱贫广东经验

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率先开展精准扶贫探索。2016年以来,广东累计近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解决相对贫困的广东经验。

距离2020年年底只有3个月时间,9月10日,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广州召开视频会,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形势,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在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抓好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要落实好五大责任——市县镇村主体责任、挂牌督战工作责任、对口帮扶责任、行业部门责任、定点扶贫责任。地市一级党委、政府要全面部署和定期督导检查,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镇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落实包村包户帮扶工作机制,村“两委”帮扶责任人要精准落实到户、到人。

9月15日下午,广州地铁“消费扶贫号”专列首发仪式在广州地铁三号线厦滘车辆段举行。在丰收时节、消费旺季到来之际,这个看似小小的举动背后有着大大的深意。

原来,广东一直都把消费扶贫作为推动产业扶贫、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全面打造全产业链消费扶贫的广东模式,“政企引领、全民参与”,将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成永不落幕的交易市场,吸引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21个地市,共1200多个产品展销。

“消费扶贫号”专设8列“消费扶贫号”品牌列车,全域进行视频宣传,高速高效向粤港澳大湾区市民推介,全方位展示消费扶贫形象,带动更多市民企业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对接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

助力脱贫攻坚,政府采购同样有力有效。广东省财政厅就联合了广东省扶贫办、供销社建设了广东政府采购扶贫馆,实现广东省内贫困村及对口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农副产品在线展示、网上交易、物流跟踪、产品追溯等一站式聚合功能。采购步骤也比较简便,只需登录、选购下单、签订合同、供货和验收、支付货款5步便可完成全部操作。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大救助”体系

扶贫从广义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保障工程。近年来,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关于加强广东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编密织实兜底保障安全网。

这个安全网的核心就是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全面衔接。推动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双向衔接,符合低保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实行应保尽保;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应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实行应扶尽扶。完善扶贫对象简化审批功能,将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员纳入农村低保兜底保障。

从这个安全网出发,社会救助制度迎来改革创新和重大突破。率先从重“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服务保障”并重转变,部署开展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建立健全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委托照料护理协议四方签约、第三方照料护理监管机制等;将支出型贫困、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率先建立主动申报激励机制;将财产核查标准上限提高为原来的4倍,明确低收入家庭中的特殊残疾人可单独纳入低保。

此外,广东还率先统筹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明确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措施。率先明确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9项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作为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构建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自身困境儿童、家庭困境儿童、安全困境儿童和临时困境儿童等不同类型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也提出新要求,逐步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分类保障制度。

2016-2020年,广东低保标准从5640元/人年提高到8544元/人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低保最低标准从4020元/人年提高到6384元/人年。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十三五”时期,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广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望“十四五”,广东全省上下必将继续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经典案例】

华为:用技术创新变革千行百业

2020华为HDC开发者大会的互动体验区内,一批参会嘉宾正在智慧屏AI健身应用的指导下“手舞足蹈”,该应用载有瑜伽、健身、广场舞等课程,AI摄像头开启后,能智能识别人体骨骼、矫正运动姿态,犹如私人教练实时指导。大会现场,华为最新的创新应用成果展示让参会嘉宾应接不暇,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把华为生态下的智慧生活“硬核科技”。

对于华为而言,创新是一场“长跑”。时间指针拨回2014年,当时的华为首次跻身全球知名品牌排行榜Inbrandte百强名单,成为第一家进入该榜单的中国内地品牌。2015年,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突破1亿部。随后五年间,华为创新的脚步越跑越快,在2020年第二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580万部,首次超过三星,在出货量方面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销售商。

华为在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得益于其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与开发。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1317亿元,营收占比15.3%,同比增长29.70%,在过去十年累计投入研发的费用超过6000亿元。

如今,华为在中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含量位居第一位。2019年,华为专利数量达8.5万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且90%以上为发明专利,在研发能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截至2020年1月1日,全球共有21571项5G标准专利申请,华为以3147项排名第一,中兴通讯2561项排名第三。

手机终端只是华为的发展赛道之一,对于未来,华为有更加宏伟的创新图景——“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即充分利用5G、云、AI、计算等技术进行融合创新,以“智能互联”为基础,通过万物互联新模式,为给城市、企业和千行百业带来彻底的变革和升级。

连樟村的佳美达玩具公司“扶贫车间”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志文 摄

连樟村:产业支撑贫困村“破茧成蝶”

以前连樟村里就业机会不多,我们只能到外地去打工。现在村里有了加工厂,我们可以就近上班,工厂待遇还不错,连隔壁村都有不少村民来我们这打工。”在广东清远连樟村,佳美达玩具公司连樟加工车间组长冯彩霞回忆这几年连樟村的变化,感触良多。

连樟村地处广东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东南部,曾是省定贫困村、远近闻名的“空心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0元。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过去五年间,连樟村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开发工作,切实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以及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方面,连樟村创新推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与携手当地龙头企业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使有劳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既享受分红收入,还学到种植技术,获得务工收入。另一方面,连樟村加大力度兴办扶贫车间推进转移就业。通过办好“造血型”项目,贫困户在家门口洗脚上田,有了长期稳定务工收入。

冯彩霞所在的佳美达玩具公司就是产业扶贫的最好例证。在2017年6月之前,扶贫车间所在地还是一个闲置的校舍。后来,连樟村结合“万企扶万村”扶贫行动,筹措50万元,建成佳美达玩具公司连樟加工点。该车间总员工高峰期超过100人,月工资收入最高达到3000元以上。

2019年,连樟村贫困户54户130人,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632.83元,有劳力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1.77元。连樟村也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数据说】

2016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5万亿元。201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07671.07亿元。

2019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616.10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16年49.3%提高到2019年的56.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16年的27.6%提高到2019年的32.0%。

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2.56%提升到2019年的2.88%。

2016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96元。2019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014元。

广东城乡居民人均分配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37684元、14512元增至2019年的48118元、188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