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0音乐剧制作人培训班进入第三天。全天的授课主线都与音乐剧制作的业务流程相关。上午的授课是由美国版权运营专家丁墾“云端”详述百老汇音乐剧制作流程和方法。下午是关于音乐剧引进和原创制作的“中国解决方案”,由国内最早涉足国际经典音乐剧引进和原创制作业务的公司——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北京四海一家”)的副总经理于婷婷,为学员们倾囊相授引进海外剧目、制作中文版以及探索中文原创音乐剧的行业流程及方法。
(授课现场)
下午的课程是一场落地且真诚的行业经验分享。用主办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副总经理江涛的话来说,于婷婷的这份授课PPT是北京四海一家多年来“踩坑、扛雷”积攒下来的行业真经,是国内音乐剧行业制作领域不可多得的实操方法论。
北京四海一家的发展轨迹,刚好契合了中国音乐剧“三步走”的阶段:从引进到中文版制作、再到原创制作。该公司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旗下“中演院线”子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文艺演出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公司。2008年起全力进入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领域,先后签署了《妈妈咪呀!》、《猫》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版权,成功制作了这些剧目的中文版,并推动中文版音乐剧在全国几十座城市的巡演。目前,北京四海一家立足于商业市场,放眼国际,着眼国内演出市场全产业链,依托“中演院线”剧院资源,逐步发展为以剧目内容生产、市场营销为主,以设备运营、演艺人才培养及演艺经纪业务为支撑体系的综合型现场娱乐产业公司,以期实现中国演艺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于婷婷的职业经历,与北京四海一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最早是在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音乐剧制作型业务,该公司是北京四海一家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韩国CJ集团三方联合投资成立的;后又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从事剧院经营相关业务,该剧院又是北京四海一家与金融街集团合作打造的一个专业音乐剧剧场;这之后,进入到北京四海一家从事剧目引进和运营工作,至今已有8年时间,参与了中文版音乐剧《猫》、《妈妈咪呀》等剧目营销推广工作,联合制作与运营音乐剧《周日恋曲》、引进音乐剧《泰坦尼克》、参与制作原创音乐剧《灵魂摆渡之永生》、中文原创音乐剧《图兰朵》等。几乎覆盖音乐剧制作运营各流程环节。行业领先的公司平台、相对全面的实践经验,让于婷婷逐渐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成熟音乐剧制作人。
正因为如此,在给音乐剧制作人培训班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她更多注重实操层面,按照中国音乐剧发展三步走的阶段,来讲述制作人该如何做的问题。“我个人不太想从更宏观的角度度上来讲,毕竟培养的是如何成为制作人,让学员们对于行业内的相关业务流程和执行细节有一些了解,就是讲怎么做的问题。实践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的时候怎么去解决,我希望带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些事情。”
于婷婷的授课非常全面和细致,大到整体的引进、制作、运营流程,以及其间关键节点的操作,再到非常小的细节,诸如接演条件中外方对酒店的要求,开票环节时的座位图确定、衍生品开发成本占比等等,倾囊相授。比如关于引进,她就以《泰坦尼克号》这个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引进全业务流程,包括前期阶段的版权洽谈、盈亏平衡测算、项目推广策划、亮点卖点挖掘及转化,以后落地阶段的整体运营操作。对于国外经典剧目的引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关于制作人在引进、中文版制作和原创剧目三个不同阶段中的职责差异,于婷婷表示,三者之间既有一致也有差异。她介绍说,在引进阶段最重要的是沟通协调,尤其是前期版权洽谈方面;而中文版制作,则向业务链条前端延展,涉及到国内主创团队的寻找、与版权方的对接、演员的招募等等,统筹的范围大了;而原创制作,失去了国外原版的支撑,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延展和复杂了,不仅要有强大的沟通能力、高超的统筹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艺术素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对制作人来讲,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主创,我们会找一些行业内比较有经验的人来合作。而制作人就是要统筹项目制作、运营所有的流程,保证品质,然后运营好项目,确保市场和口碑双赢。”
谈及现阶段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短板时,于婷婷认为短板在于人才匮乏导致的创作质量难以确保,以及消费习惯还未真正建立导致的市场不成熟。“不仅制作人奇缺,编创、演员等相关人才也不足,难以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品音乐剧;此外观众的培养和消费习惯的建立,对市场的良性发展也至关重要。而这些都非一日之功。”
于婷婷表示,无论创作内容的提升,还是观众和市场的培养,都是长期的事情,需要情怀与热爱,不急不躁,坚韧执着。“做演出行业还是需要有一些情怀的,因为做这行当还是很苦的,收入不高,即便你一步步都做对了,也未必能决胜市场。没有情怀,很难坚持下来。”
整场课程中,这是于婷婷所谈唯一超出实操和细节范畴的地方,也寄托着她对行业年轻后浪们的殷切期待!
(授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