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崇山峻岭,迎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秦岭深处的陕西柞水县。汽车驶下高速路,进入山林掩映的小村——小岭镇金米村。

44岁的陈庆海在村委会办公室给我们讲述他家的脱贫故事。媳妇身体不好,一个孩子刚毕业,两个还在读书,多年来都是他一个人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前几年,他们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春天,村干部动员他回村种植木耳。

秦岭深处,林草丰茂,雨水充足。柞水一带以前就有野生木耳。这几年,随着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柞水县确定木耳为主导产业,形成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精深加工、销售终端、废弃菌包利用等全产业链条。金米村建了产业园,用塑料大棚种植木耳,政府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承包经营优先照顾贫困户。陈庆海在政策措施的激励下,回到村里。

“前些年在矿山打工,是挖山;这两年回到村里种木耳,是养山。”陈庆海说,今年刚采摘一季,收入3万多元,下半年还可以再采摘一季,今年收入至少能有五六万元。

今年6月,陈庆海报名学驾照,准备好好把木耳种植搞上去,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吃不愁穿不愁,用上冰箱住上了楼,这还不是小康吗?”他的话引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守得住绿水青山,过得上美好生活。柞水县积极探寻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的有效契合点,走出一条旅游脱贫、富民、强县的新路。

生态环保意识正深入百姓心中。营盘镇朱家湾村72岁的老人张杨前,有事没事就喜欢到整洁的石板街上走走,“现在的日子好啊!过去我们到山上种地,都是坡地,收成不大,吃苦可不少”。现在,坡地早就退耕,他也不种田了。“2015年我家的空房子租出去搞民宿,每年租金1万多元。”张杨前说。

朱家湾村在秦岭南麓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脚下。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胡平志介绍,村干部现在最重要的责任是保护环境。他们把全村划成不同责任区域,每个区域由村干部、保洁员和党员共同负责。“村庄洁净了,秦岭才会更美。”胡平志说,过去我们靠山吃山,靠的是山上长的东西,现在靠山吃山靠的是绿水青山。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7410元,村里不仅有200多户开起农家乐,还有33户办起了民宿。

美好生活吸引着许多年轻人回乡。仅朱家湾这个小村,这两年就有3位大学生返乡创业,努力在美丽山水间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