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生的垃圾中,除了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地挖出来的渣土、污泥也格外令人头疼,哪里堆放、如何处理都是难题。杭州有家公司,却把别人眼里的垃圾当成宝,工地渣土、污泥经过分类,用于废矿的复耕复绿,既处理了渣土、污泥的堆放难题,又解决了废弃矿坑的出路,还增加农田和绿地面积;而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砖瓦等,通过一定的工艺可做成砖块,实现资源化利用。

15979100435482027182758043261248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废弃矿区整治后如今成了良田

这家公司叫浙江绿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近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位于拱墅区运河边的谢村渣土中转码头,这也是目前杭州规模最大的渣土中转码头。

每天2000多车次工程车进出

日处理渣土达七八吨

谢村渣土中转码头位于金昌路昌运桥南侧、大运河的东面,从候圣街往西到头,穿过围墙就到达目的地。码头内,除了停放着的一辆辆工程车,还有的工程车正忙着往码头运工地拉来的渣土。一台挖掘机正在将工程车上的渣土倒入一个基坑里,还有一台挖掘机则将堆放着的渣土装上船,准备运往外地。

15979100438608614626097936179193

“我们这个码头一共有7个泊位,其中6个是渣土泊位,外加一个泥浆泊位。所有工地拉来的渣土,运到码头后要按照干土、烂土(盾购土)、种植土进行分类。”浙江绿农环境副董事长、总经理杨策说。这些渣土运来前,都要有施工方提供的地质勘测报告,以了解渣土的成份,防止被污染的渣土混入其中,还有土壤检测仪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快速分析检测。码头办公楼一楼的监控调度中心安装了液晶大屏幕,通过安装在码头各个角落的视频监控,码头车辆的入场、称重、调度、卸货、计量、追踪等情况了如指掌。

杨策告诉记者,码头目前备案的工程车共600多辆,每天进出有2000多车次。码头从2017年运作至今,设计的渣土吞吐量为9万吨/天,泥浆吞吐量2万吨/天,目前渣土日处理能力达到7到8万吨。作业区安装了水雾喷淋装置,减少工程车行驶、卸载过程中的扬尘;码头内的挖掘机系电动挖掘机,既减少空气污染,又能降低噪音。所有的工程车出码头之前,都要经过车辆冲洗装置自动洗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谢村渣土中转码头,公司在萧山区也有一个渣土中转码头。杨策估计,目前杭州市区一年产生的渣土量约1亿吨左右,而绿农环境的处理能力也就一半左右,主要来自于亚运场馆建设和地铁工程建设。

德清废矿复耕复绿1600亩

种植水稻亩产达1000斤

杨策介绍说,谢村渣土中转码头经过分类的渣土,主要通过船运运到废弃矿坑。公司的团队成员从2007年开始做废弃矿坑的复耕复绿实验,2013年中标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废弃矿区回填及土地整治综合开发项目,这也成为绿农环境的示范项目。

据了解,东衡村的这个废弃矿坑占地1600亩,经过多年的整治,共处理杭州市建筑渣土3000余万立方米,平整土地3000余亩,其中土地复耕面积1000余亩,种植水稻后亩产达到1000斤,不仅为德清创造了土地指标,也为杭州市区的建筑渣土提供了合理的处理方式和合法的处置场地。

2016年、2017年,绿农环境又先后取得长兴县水口石矿及李家巷二矿的废矿治理权,整体废弃矿区土壤重塑土方量超过1000万立方。2018年,绿农环境取得宜兴市丁蜀镇废弃矿区综合治理项目,这一项目总占地面积9500亩,按杨策估计,需要10到15年时间完成复耕复绿,目前已有约80亩土地平整完成,可作为耕种土地。

目前,绿农环境是国内唯一一家从渣土中转码头到水路运输、废弃矿坑地区码头、再到废矿复耕复绿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建筑垃圾也能变成宝

可做成透水砖和路面砖

工地挖掘的地下渣土分类后用于复耕复绿,地上的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照样能变废为宝。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垃圾是城市产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品种。随意堆放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破坏了自然环境。实际上,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砖瓦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再生成骨料、微粉等再生材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关研究表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减少50%的一氧化二氮、99.3%的氮化物和28%的一氧化碳排放。每利用1亿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标砖243亿块、混合料3600万吨,节煤270万吨,新增产值84.6亿元。

15979100446477341238692062266319

建筑垃圾加工成的透水砖、路面砖

绿农环境在余杭区拥有一片占地200多亩的建筑垃圾堆放处理点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园,产业园拥有三条生产线,主要生产标准砖、透水砖、路面砖、砌块和预制墙板,年产能300万吨。“目前主要用于围墙和人行道的铺设。”杨策介绍说,“未来我们还将开发高附加值的再生产品,如公园座椅、雕像、楼梯等。”

据了解,建筑垃圾被运到产业园后,要经过初碎、人工分选(挑出红砖和混凝土块,挑出木料、衣物等轻物质)、二次破碎混合物、筛分不同粒径范围再生骨料、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包括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再生砖和再生砌砖等)等过程。

实际上,绿农环境通过与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以陈云敏院士为核心的专家技术团队为绿农环境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矿复垦复绿以及建筑渣土末端处置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目前已申请了7个发明专利和4个新型实用专利。

绿农环境还与比利时鲁汶大学进行了技术合作。据杨策介绍,早在二战时期,比利时鲁汶大学就已经着手研究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1988年成立了建筑材料回收循环利用研究中心。目前,在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达到了90%,日本和韩国达到了95%,而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不足10%,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