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20日讯 近年来,永安市积极探索涉邪人员教育转化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构建“136”邪教人员教育转化工作机制即“一个关爱平台、三支帮教队伍、六个转化手段”,用关心关爱、真心帮扶有力促进邪教人员实现转化。截至目前,邪教人员转化率达82%。

一、建立一个关爱平台,创新教育转化新路径

按照“九室一廊”标准建立“以关心关爱为主线、以弘扬科学文明精神为宗旨、以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为重点”的邪教人员教育帮扶平台——“关爱之家”。为涉邪人员开设反邪知识专题课程及政策法规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等特色课程,保健医生、心理医生随班驻点,为进家学习的邪教人员提供健康医疗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给涉邪人员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和不适心理,让他们重拾起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希望,最终脱离邪教组织。同时,示范带动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按照“五室一站一柜”和“两室一柜”的标准,建立关爱工作站、关爱工作室,形成市、乡、村三级关爱阵地,为邪教人员转化提供了温馨和谐友善的学习教育场所。

二、组建三支帮教队伍,形成专兼职帮教力量提质效

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教育转化工作,组成三支反邪队伍,让帮教工作有力量。一是组建专门的反邪专门队伍。聘用乡镇(街道)反邪协理员、村(社区)反邪宣传员,开展调查摸底、入户帮教、反邪宣传等工作,他们走家串户,讲法律、讲政策、揭批邪教本质,成为村(居)帮教工作的基层力量;二是组建本地转化能手队伍。充分发挥村(居)主干、乡贤等扎根基层人士的优势,组成一支覆盖乡镇(街道)转化能手队伍,参与到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是教育转化工作的骨干力量;三是组建专业服务专家队伍。从全市法律工作者、宗教人士、心理医生、保健医生等人员中,遴选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专家队伍,成立罗某娟心理咨询工作室、赵某雄牧师帮教室,运用邪教危害剖析、政策法律攻心、心理干预治疗等方式,对邪教人员开展教育转化工作。

三、把握六个方式方法,丰富帮教手段促转化

一是注重法律攻心,耐心细致的讲解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自认无罪的邪教人员认清邪教危害;二是注重科学引导,科普医学知识、宗教知识等社会科学知识,填补认知缺失的邪教人员的知识空白,转变偏执的思想观念;三是注重政策帮扶,帮助解决邪教人员就业、就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困难,消除邪教人员认为邪教可以祛病消灾的误区;四是注重关心关爱,平等真诚对待,在人格上尊重、在生活上关心,开展“送温暖”行动,暖化消除邪教人员的抵触情绪,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五是注重心理疏导,抚平邪教人员的心灵创伤,矫治心理疾病,转变他们的病态思想;六是注重民俗活动,组织邪教人员参加健身秧歌、广场舞、腰鼓队、扛龙柱队、农村春晚、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等活动,丰富充实精神空虚邪教人员的文娱生活,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