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所借中国企业走出去东风国际化

◆ 直接投资联盟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

◆ 立足海外为中国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 创造新模式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前不久,盈科律师事务所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分所宣告成立。这是盈科所直接投资、自主控股的第23家海外机构,也是今年第6家获批开业的海外分所。

“疫情不能阻挡盈科所国际化的进程。我们计划今年新开设10家海外分所。”盈科所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长远来看,盈科所要在G20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海外分所全覆盖,为国家海外经济合作提供法律服务保障。

“走出去”,也是中国各大律所的共同目标。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两年来,各大律所通过直接投资、联盟、合作等形式加快国际化步伐,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加速推进

2019年10月18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标志性建筑水晶之塔的主会议室,国浩律师事务所与位列西班牙排名第一序列的ECIJA律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西两家大型律所在法律业务合作、青年人才培养、市场业务拓展等领域全面、深度合作正式开启。

“强强联合的效果立竿见影,合作后两家律所涉西班牙法律服务的业务总收入提升20倍之多。”国浩所南京办公室合伙人冯辕告诉记者,中国是西班牙排名第七的投资大国,而且投资额仍在增长。在此背景下,这一战略合作意义非凡,不仅促进法律业务合作,更能为各自进一步走向国际、为全球法律项目提供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金杜、君合等律所在北美站稳了脚跟,大成、德恒、国浩等律所成功登陆欧洲,段和段、京师等律所正在挺进中亚核心……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律所顺势而为,国际化驶上“快车道”,好消息不断传来。

如何加强合作又避免风险?各大律所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结合实际、多管齐下,探索出品牌授予、合伙人参与海外办公室管理、海外联盟等模式。

“德恒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都是直接派驻合伙人,总部对分所的文件、业务内核等方面会有较强的控制力。而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采取的是品牌授予方式,当地机构独立性更强。”德恒律师事务所管委会成员李忠介绍说。

李忠感叹道,德恒所的国际化是乘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东风建立起来的,比如迪拜的分支机构就是借助中国企业海外工程承包的契机成立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德恒所已在巴黎等10地设立分支机构。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京师律所发现,商务需求在众多海外服务需求中居首。”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杨建华说,2020年7月,京师纽约律师事务所正式运营,与全球各地百家办公室4000多名律师紧密联系,依托精英律师团队和全球法律服务平台,协助美国和中国客户在全球解决各类法律问题和需求,为客户提供有关目标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信息、法律政策、项目选择等服务,实现商务信息的高效对接,通过互访带动人流,通过人流带动商务流,最后形成综合性法律服务,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美国法和中国法领域“一站式”服务平台。

“通过扩张形式进行案件的转介,取得为委托人服务的能力,是大多数国际商法律师事务所采取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说,中国律所要立足海外对中国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需要详细研究境外律所工作模式、行业排名、细分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联盟、合作,实现对涉外项目专业度及控制成本的精准把控,提升中国律所的项目话语权和品牌美誉度。

优质服务

“中方3家交易所成功竞得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30%股权,‘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规划迈出历史性一步!”谈及国浩所首次联合跨国投资收购证券交易所股权的案例,冯辕仍难掩激动。

作为中方3家交易所的专项法律顾问,国浩所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其间,国浩所与当地律所建立联盟合作,通过远程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对等衔接,无疑是成功的“取胜之匙”。

助力洋河股份收购智利第二大葡萄酒集团12.5%股份,助力雅克科技收购韩国LG化学彩色光刻胶资产项目,助力美国晶圆巨头格罗方德落户成都……冯辕滔滔不绝细数国浩所国际化后系列法律服务成果。

记者注意到,随着律所国际化的推进,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走进来”,中国律所都可以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

“在前不久结束的一起针对中国企业的337调查案中,国内律师和国外分所通力配合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德恒所律师丁亮在反垄断诉讼、反垄断调查及反垄断合规领域积累了十几年执业经验,在他看来,国外分所同事所具备的本地法律、文化等多重优势是赢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丁亮进一步分析说,前方同事迅速掌握一手情况,引导国内律师准备资料、收集证据、协调证人,虽然有着十多个小时的时差,但协同配合丝毫不落下风,“设立驻外分所后,办理涉外案件的质效不可同日而语”。

盈科全球董事会执行主席杨琳介绍说,盈科所发起成立盈科全球法律服务联盟,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共同建设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圈,整合国内外律所及有关机构的法律资源,覆盖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200个国际城市,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向中国企业和公民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能力。

在长期关注律所国际化的智合法律新媒体CEO洪祖运看来,律所国际化是个多元战略体系,包括布局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业务国际化。不仅要看律所在海外拥有多少办公室,更要看其提供的跨境法律服务是否达到国际水准,在重大跨境交易、诉讼程序或监管合规等业务中是否担任主法律顾问,中国律所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

前景广阔

中国律所国际化前景如何?受访者对此信心十足。大家认为,全球化不可阻挡,融合大趋势未变。而且,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方案”和中国积极对外援助获得世界广泛赞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更为坚定、更受欢迎,中国律所国际化前景广阔。

“对于律所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发展需求又是服务供给,既是责任更是担当。”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说,推动律所“走出去”应善打“组合拳”,创造新模式,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吕红兵建议,在鼓励和支持中国律所“走出去”,特别是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驻在国法律服务方面,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应该提供换汇审批、换汇额度、外汇汇出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国家外事部门及司法行政部门应支持中国律所牵头创建国际性、联盟性跨境法律服务协作体。

“尽管当前存在逆全球化的动向,但是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从长期来看是不可逆转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进喜说,中国律所要进行海外业务拓展,除了运用好联盟、合并等方式,随着中国经济利益的全球化,政府还要通过对商业活动的司法辖区规制,创造、加强海外对中国法律的合规需求。

“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同时,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需求也摆在眼前。具备多语种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事务等成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硬指标。

“律所国际化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力。”王进喜说,鉴于律师规制制度、法律体系、语言等原因,想在所有域外司法辖区有处理所有案件的能力并不现实。从律所人才招聘和国内法学院人才培养角度看,应当提高律师的语言能力和有在外国律师事务所工作经历的要求。

吕红兵建言,政府应当鼓励律所因所制宜组织实施涉外律师人才境外培养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对上述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提供培训生源,人力资源部门应将培养涉外律师人才纳入国家总体人才培养规划,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行稳致远提供法律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