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图文互动)(1)住进“安心房” 过上好日子——天津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记

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高小王庄村村民陈克勤站在新房前(7月7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新华社天津7月20日电  题:住进“安心房” 过上好日子——天津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记

新华社记者刘惟真

雅致的小院干净整洁,屋内地面一尘不染,阳光透过崭新的门窗,将房间照得通透明亮。走进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高小王庄村村民陈克勤的家中,质朴的农房焕然一新。

不久前,陈克勤一家还蜗居在年久失修的“高龄”危房里。通过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一家人享受到4万多元的危改补贴资金,老旧危房得以拆除重建。“只用几个月时间,我们就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陈克勤笑呵呵地说。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天津市持续推动农村危房改造,截至目前,约4万户困难群众摆脱“老破危”,住进了“安心房”。

送策上门“贴民心”

建筑因山就势、沙性土质松散、汛期雨水“倒灌”……在天津市危改任务最重的蓟州区,农村危房绊住了不少困难农户改善生活质量的脚步。

要啃“硬骨头”,必须动真格。蓟州山区路途难行,干部们翻山越岭,挨家逐户摸排,反复宣讲政策、落实工作。

上仓镇北王庄村村民陈大爷最初对危改心存顾虑,担心家中积蓄难以补齐改造所需费用。上仓镇危改干部耿家阔几次走访,都吃了陈大爷的“闭门羹”。

为了消除住房安全隐患,耿家阔与多部门的干部群策群力,从区、镇、村、帮扶组等渠道筹集资金,不足的部分由村集体先行垫付,帮陈大爷解开心结。

“前后做了两个月的工作,往他家里跑了十多趟,陈大爷终于卸下心理包袱,同意进行改造,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耿家阔说。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推进,如今的蓟州区村居环境更为优美宜人。天津市蓟州区住建委综合科科长王长存介绍,截至目前,蓟州区已完成约85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

“以前到了下雨天,生怕雨水漏进屋子里,睡觉都不踏实,现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住进新房后,上仓镇陈家桥村村民张祥玉感慨道。

“通过危房改造,消除了农村困难家庭因房屋老旧危陋造成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蔡云鹏说。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2)住进“安心房” 过上好日子——天津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记

天津市武清区危改干部(左)进行入户摸排工作(4月4日摄)。新华社发

资金支持“暖人心”

房屋墙体遍布裂痕,屋顶上满是斑斑水渍,走进屋内,地面明显要比屋外低一截。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危改干部郭果珍回忆说,自己初次到三街村村民郭江海家中摸排的时候,看到如此情景,心里十分焦急。

经鉴定,郭江海的房屋为D级危房,存在倒塌风险,必须立刻翻建。然而,资金不足、无力改造等难题却困扰着这个残疾人家庭。

为了帮助像郭江海一家这样的贫困户,在中央、市两级资金补贴的基础上,武清区研究出台了资金兜底政策,免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经过几个月的改造重建,郭江海家明亮舒适的新居在原址重新建成。

“政府出钱又出力,不仅发放补贴,还协调专业施工队来建房,让我们住上了60平方米的新房子。”郭江海感激地说。

制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过结对帮扶单位拓宽资金渠道,严格审核拨付程序和资金使用情况……资金“看得明”,更能“用得当”。

“根据改造房屋的规格、质量等情况,我们一户一策进行研究,开展‘地毯式’核查、给予资金保障,确保贫困农户告别危房。”天津市武清区住建委二级调研员杜文顺说。

节能设计“运匠心”

普通的木制门窗换成了崭新的铝门窗,“伤痕累累”的墙体“变身”为加固过的保温外墙……在静海区大丰堆镇大丰堆村,村民花金兰改造后的新居内不少设计都体现出绿色节能的理念。

“以前到了冬天屋里总是阴冷潮湿,现在严实又暖和,厚被子都用不着了。”花金兰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自2017年起,在保证房屋安全、实现住房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天津市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大力推行节能保温的绿色农房建设,对门窗、墙体等进行节能改造的危改户发放节能补贴。纳入危房改造范围、达到相应节能标准的农房,按照节能改造实施部位给予每户最高1万元的奖补资金。

“绿色农房的推行让农民住上了‘暖心房’,更能在提升舒适度的同时加快绿色生态农村建设,提振村民生产生活的精气神。”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镇长李娟华说。

“绿色农房”样板推出后,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现在不少农户效仿样板在自家进行节能改造,仅在大丰堆镇,节能农房就有95户。”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公共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青说。

截至目前,天津市共投入1.26亿元资金用于危房改造节能建设,已建成约1.5万户绿色农房,引领了绿色节能“新风尚”。

危房改造一端连着民生,一端连着发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在天津取得显著成效,但这项工作没有‘休止符’,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宋力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