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让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再次笼罩在衰退阴云之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这个时候,全球都盯着中国这个全球经济的“发动机”。
美国《华尔街日报》、摩根士丹利、德银、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等美欧主流媒体和金融机构专家也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这一次中国经济所展现的活力和韧性,让他们评价的画风为之一变,狠狠夸了中国一下。
复苏好于预期
《华尔街日报》6月15日题为《制造业引领中国经济复苏,中国消费者助一臂之力》的报道说,由中国制造业带动的经济复苏上个月再获提振,中国消费者开始加速购买大件商品,推高了房价和汽车销售数据。
报道说,尽管衰退阴云依然笼罩着大部分发达经济体,但中国包括整体失业率在内的多个最新经济指标都有所改善。5月份,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降至5.9%,略低于4月份的6.0%,在2月份升至创纪录的6.2%之后进一步好转;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较4月份回升0.5个百分点;由于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远远低于4月份同比下降7.5%的幅度。
德意志银行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斯宾塞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说,中国的经济形势将实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他认为,当前世界大多数经济体仍在受困于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国已经成为今年少数仍能够实现增长的经济体之一。
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ifo)宏观经济学家斯托克利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较第一季度大为好转。4月份和5月份工业生产恢复增长,显示出企业订单数有明显回升,但零售业仍有待进一步恢复。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出口增速明显回升,医疗卫生用品出口拉动效应明显。总体上看,当前供给侧已经逐步恢复正常,但需求侧的复苏仍需更长时间。
对全球意义重大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总经理约阿希姆·朗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一系列明确的信号显示,中国经济今年将走出疫情阴影,重新恢复增长。
阿希姆·朗说,中国作为全球范围迅速增长的重要市场,当前经济显示出的积极走势给德国企业带来了希望。目前,约30%的德国机械制造业企业认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仍能完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目标。5月份中国汽车销售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德国汽车工业意义重大。
不过,阿希姆·朗也提醒,伴随经济刺激计划出台,要警惕部分行业受政策刺激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
《纽约时报》6月15日的报道则指出,特朗普政府中的对华鹰派持续敦促美国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但是,实际作出生产和销售决定的是公司企业,他们发现“脱钩”并非易事。中国经济实力仍是避免全球持续衰退的最后希望。高盛首席日本股票策略师凯希·松井表示:“在严峻的经济压力下,需要中国经济来维持繁荣,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来说都至关重要。”报道最后总结称:“中国经济实力仍是避免全球持续衰退的最后希望,企业也在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风险。”
《华尔街日报》6月15日另一篇题为《中国是美国晦暗全球贸易形势中的亮点》的报道,对中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全球贸易形势中的作用给出了罕见的积极评价。
报道称,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情况下,中国重新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对美国农户和其他出口商来说是少有的亮点。4月份,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397亿美元,比上个月增长了近43% ,再次超过了美国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贸易额。在全球贸易前景暗淡之际,对华贸易成为美国外贸的亮点。
报道强调,中美扩大贸易能够促进全球产业链恢复,进一步提振疫情下的世界经济,为各国恢复生产提供有利支撑。报道还引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克雷格·艾伦的话说: “中国看起来将成为2020年乃至2021年全球GDP增长的最大引擎。我们当然希望美国公司从中受益。”
看好中国未来发展
在分析了中国的经济数据后,不少经济领域专家上调了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展望。
《制造业引领中国经济复苏,中国消费者助一臂之力》总结道,许多经济专家认为上述鼓舞人心的数据表明,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复苏的势头终于开始增强。
牛津经济研究院驻香港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将继续复苏,他已将中国今年GDP的增长预期上调了1.2个至1.7个百分点。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经济学家马丁·拉斯穆森表示,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加速,这将推动许多行业投资和生产增长,这将提高对中国GDP增长的预测。拉斯穆森指出,此前曾预测中国经济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恢复同比增长,但6月15日发布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可能已经达到了这一里程碑。
此外,摩根士丹利6月17日举行线上会议,发表了其对2020年下半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前景的展望。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将出现“深V”走势,中国经济将率先复苏。目前,中国制造业、建筑业已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摩根士丹利中国市场策略师王滢则表示,今年3月份摩根士丹利已在全球新兴市场中将中国股市评级上调为“增持”,未来12个月内预期中国股市可大幅跑赢新兴市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伟东 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