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
中国网5月22日讯 (记者谢露莹)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5G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力度,并将之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强大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5G在工业各细分领域的创新合作。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22年,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通知提到,将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内网建设改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今年全国两会,“5G+工业互联网” 相关话题热度再次攀升。郑杰认为:“要加强5G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四大难”。
一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改造起步难。企业网络、系统平台的智能化改造费用高,智能化产线与现有的流水化作业切换有待磨合,成效不能立即呈现。
二是传统制造企业的内网改造难。传统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设备联网率低,工业无线技术体系主要是基于低速率、局域网的无线短距离通信,针对高速率、广覆盖、大流量的工业无线网络技术标准尚不明确;工业领域协议多达数百种,协议之间兼容性差,第三方解析能力弱,各类工业数据无法整合,互联互通难。
三是5G工业芯片和模组批量商用难。5G芯片技术含量高,全球生产厂商屈指可数,产能与价格不能满足工业互联网日益增长的需求;5G工业模组尚未量产,当前价格是4G模组的数十倍,直接影响“5G+工业互联网”的规模推广。
四是产业链面临软硬件“卡脖子”现象。5G产业链还未形成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测的完整链条,中高端原材料的产业链条缺失环节多,高频基材、LCP软板等材料大都靠进口,操作系统、工业设计、模拟仿真等软件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卡脖子”现象严重。
对此,郑杰提出4点建议。
一是加强龙头示范项目引领。建议国家继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出台政策,引导5G在工业各细分领域合作,加快应用场景探索,加强样板的选树、宣传、激励,深入探索共赢的全新商业模式,引导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实现0到1的突破,带动相关领域企业实现1到N的规模复制。
二是加快工业企业5G内网改造。建议国家进一步鼓励工业企业加快5G内网改造,将5G纳入工业无线技术标准,通过5G行业专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生产区域网络全覆盖和各类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鼓励企业上云、设备上云、产业链上云,并通过“5G+边缘计算”拉近云与生产线的距离,以移代固,打造扁平化、体系化、差异化的5G工业网络。
三是加速推进5G终端产业成熟。建议国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类投资基金、银行信贷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支持5G终端产业的研发、引入和产业化发展,支持和鼓励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5G芯片、模组、网关,以及工业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等通信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培育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5G+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
四是加紧壮大“5G+工业互联网”创新产业链。建议加快推进“科研-研发-量产-市场”创新产业链,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推进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5G中高端原材料、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打造高校研究、企业研发、批量制造、推向市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迭代流程,扩大中国制造优势。
郑杰介绍,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浙江移动在全国率先成立了5G产业联盟,目前成员数已达193家,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头羊或独角兽,其中5G工业互联网是重点推进的七大行业应用之一。目前,浙江移动已经基于5G实施了一系列“机器换人、机器强人”的探索创新。例如:与喜临门联合打造了全国家具行业的首个5G智能工厂,建设了5G+设备数采及控制、5G+AGV智能控制、基于5G视觉的瑕疵检测以及园区安防及危险区域预警等四类10个应用场景,5G升级后,设备的端到端时延控制在25ms以内,设备的网络部署成本降低了1/3以上;与嘉兴新凤鸣合作,推出全球首个基于机器视觉5G飘丝检测系统,解决了行业公认的“飘丝飘杂”难题,全面部署该方案可提升企业0.3%的优品率,每年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超过千万;与宁波舟山港合作,推出全国首个基于5G SA边缘计算和切片网络的智慧港口系统,实现了5G龙门吊远控、5G桥吊智能理货、5G内集卡自动驾驶等应用,端到端时延平均时延10.6ms,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5G龙门吊远控集群,龙门吊作业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设备改造成本节约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