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年多,蔡卫平就要退休了。这个春天,他和年轻的同事一起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17年前,他曾感染过“非典”,对病人的求生欲望感同身受。“作为医生,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把生的希望带给每位患者。作为人民选出的代表,我绝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他说。
蔡卫平是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隔离病区医疗总负责人,作为国家传染病防控专家、“抗非”一等功臣,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与团队打了漂亮的一仗。
30多年来,蔡卫平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成长为全国知名专家,参加过广州市所有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救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这所广州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里,蔡卫平每天要到隔离病区巡诊,到重病区对重症、危重症病人进行救治和会诊。“没什么很特别的,整个流程很顺畅,团队都配合得很好。”蔡卫平说,他们吸取了很多“非典”救治的经验和教训,建立起明晰的诊疗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1月17日晚,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综合ICU接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蔡卫平凭借专业素质和敏锐直觉,科学调整隔离病区,迅速制定诊疗流程,为后来高效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疫情初期,医患之间配合较好,医护人员“像宝贝一样”看着病人。随着疫情发展,管理难度加大,境外输入病例增加带来的压力,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都使蔡卫平意识到,需要不断调整、转变救治策略。
当社会将目光聚焦在救治新冠病人时,蔡卫平头脑里始终绷着一根弦——要防止医疗次生灾害发生。他说,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大家会把精力和资源放在公共卫生事件上,这可能会使其他需要救治的病人被忽略。“因疫情而不能正常看病、甚至死亡的情况,绝不能发生。”
蔡卫平提出,不能把病区都撤了,否则其他传染病病人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其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保留了1个重肝科和两个感染科,使其他被关闭传染病区的病人有了保障。春节期间,这3个病区的病人比原来5个病区的还要多,集合了广东省内艾滋病、肝病、疟疾、重流感等患者。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两个月,蔡卫平奔波在救治一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成为“医生-医院-政府”之间的纽带。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蔡卫平向政府部门建议加大筛查力度,尽早发现处于潜伏期的和隐性感染者;将病原体核酸检测权限下放至有资质的各级医院,以提高诊断效率;对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集中收治、分层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协同科技攻关等。这些建议都得到采纳,对于疫情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传染病中心很少出现“人满为患”的状况,但时刻充满危险。在与传染病搏斗的过程中,蔡卫平总结出,为增强患者信心,医生用“话疗”这招非常有效。
在新冠肺炎救治病区里,几乎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在巡视。蔡卫平说,尽管重症病房有监控设备,但有人进去看护,给病人多一些解释,他们心里就踏实了,耗氧量也少了。当病人感到绝望的时候,心理压力非常大,蔡卫平就会用自己曾经感染过“非典”的经历安慰患者,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蔡卫平曾经会诊过一个情况比较危重的病人,但病人自己没有意识到。当病人被转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上了呼吸机后,他高度紧张,总是问医生“我到底还行不行”。蔡卫平不断给他打气,“对于病人来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求生的意志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他有信心撑过最难熬的那几天,往往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20多天后,病人痊愈出院了。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基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蔡卫平提交了两份建议。
在“建立高效、公开、透明的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议中,蔡卫平提到,中国已建立了全国性的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体系,应完善针对疫情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独立的评估系统,及时赋予公众知情权,强化公众的警觉和自我防护意识。
此外,蔡卫平呼吁“建设平战结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以应对各种重大疫情。他解释说,传染病与普通疾病不同,通常一个有症状病人的出现,背后会有许多无症状感染者,还要考虑针对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隔离需要。要将综合医院的传染科做大,以减少对其他人就医的影响。目前,传染病医院建设规模过小,特别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多数传染病医院综合救治能力仍然很弱;传染病医院医护员工收入低,难以留住好的综合科人才。
蔡卫平称,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诠释医者人心,接地气、听民声,才能更深层次地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