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modal window.
为了帮助患者在康复期调节心理和锻炼身体,武汉方舱医院医生找到河南省文化馆舞蹈老师,每天晚上8点在抖音直播间,与病友准时相约,让他们快乐地度过在方舱中难捱的时间。
现在,一本书、一首歌、一段舞蹈,正在陪着病友们走出方舱,走进春天。
2月11日下午4时,随着同批康复出舱的其他27名病友,首批入住方舱的新冠肺炎患者张凤玲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方舱。
她是赵力民抖音直播与病友的联络员,也是协助医生照顾病友起居的“区长”。
虽然进舱的时间不长,但是她很难忘记5天前被送进方舱的感受,“压抑、恐慌!”
“医院搭建仓促,尚不完善;对自己病情的不明晰,心理担忧。”
张凤玲和首批进舱的患者都有过情绪低落。
在一场灾难面前,他们需要正能量的引领,需要战胜病魔的勇气。
“出舱了!热烈祝贺武昌方舱医院病友康复出院!”武汉武昌区方舱医院东区(洪山体育馆)门口的大型标牌醒目而振奋人心。
“体育馆灯光太亮,晚上睡不着。”
“我有糖尿病,套餐中的优酸糖分太高了。”
“能不能提供专门喝药的水杯?”……
作为应急场所,方舱医院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做到事事如人意。怎么办?病人的生活不便,用品短缺,让人手不是很充足的医护人员,想到了通过微信群,引入“医生+社工+心理”模式,组织社工志愿者进入病友微信群,成为医务人员管理病区的得力助手。
在线上社工的引导下,舱里的病友从互不相识变成了相互扶持的集体。他们希望将携手互助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冲破疫情封锁的冲击波,战胜病魔,战胜自己。
方舱医院每天都会收到各地捐来的书籍
医生的工作太繁重,有人自告奋勇地担任“区长”,协助医生管理;
热水间的水桶满了,有人会去默默倒掉;
邻床病友唉声叹气,有人会热心地凑过去热心开导……
武汉作家方方说,身处疫情的漩涡,没有一个人最初就能坦然面对。他们只需一个小小的扶持,内心的坚强就会与日俱增。
但平时的广场舞动作幅度较大,不适合康复期跳。
什么样的舞蹈,让患者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以适当运动?
手势舞既能通过手部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又能让大家在音乐和舞蹈中心情愉悦。
谢蓉从朋友的渠道找到河南省文化馆研究馆员、舞蹈编导赵力民并发出请求。
曾是军医、又获过群星奖的赵力民爽快答应,
“当天晚上8点,连接方舱的舞蹈教学直播间开通。”
第一天,300多名粉丝登陆平台,在线学习手势舞《人在青山在》。
赵力民在线教授手势舞《人在青山在》
赵力民一边仔细地教学讲解,一边与学员们积极互动。
看到大家在疫情面前的积极乐观,
赵力民决定,每天晚上8点与大家线上相约,陪伴病友们一直走下去,直至康复。
方舱医院出舱患者与医护人员合影 湖北省肿瘤医院供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2月11日,28名首批入住方舱的新冠肺炎患者要康复出舱了。
在离别的现场,大家与医护人员一一道别,有些难舍。不知谁起了个头,大家开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曲《歌唱祖国》。
当嘹亮的歌声在方舱医院响起,传递给每位病友的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坚强与勇气。
面对创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将它逐渐抚平?这是一道需要用时间来解答的难题。但是在找出答案之前,疫区的人们更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怀,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只是精神上的。
谢蓉说,从武汉封城那日起,没有一个人不恐慌和压抑,但是随着全国各地的援助力量到来,一项项隔离、救治措施有条不紊推进,大家无处安放的心也在一天天平静。
在这种时候,大家更需要一种携手共进抵抗病毒的信念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