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价值
 

扶贫搬迁、小额信贷,看来自一线的脱贫故事(   / 1 )

发布时间:2020-01-22 13:53:49  |  来源:人民画报  |  作者:王蕴聪 等  |  责任编辑:吴疆
分享到: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易地扶贫搬迁

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当乡村产业出现瓶颈,

小额信贷金融扶贫便成为新模式。

临近春节,

我们的记者用镜头

记录下这些真实的脱贫故事

和一个个温暖瞬间……

晴帆园社区

湖北·恩施市·巴东县

湖北恩施巴东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是巴东县人口规模最大的易迁集中安置点。2019年10月起,来自官渡口镇40多个村庄的2700余人,已陆续搬到晴帆园社区居住,这其中有771户为贫困户,2580人。社区的居民已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他们在社区的扶贫工厂或者公益岗位中工作,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湖北恩施巴东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鸟瞰图。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从不同乡村搬到晴帆园社区居住的儿童可以就近入学。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社区内的配套设有公共广场、学校、养老公寓、扶贫工厂等,可以满足搬迁群众生活生产的各种需求。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春节临近,38岁的桂家银在新居等待外出务工的姐姐、弟弟和妹妹回家与母亲团圆。桂家银一家的老房子位于30公里外的马家村,偏远破旧。3个月前,他们搬到晴帆园易迁安置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桂家银长年在浙江做泥瓦工,修建仿古建筑,他希望自己能在巴东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留在家乡。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刘先峰家的全家福。30岁的刘先锋,与妻子雷雅琪在浙江温州的皮鞋厂工作。1月13日晚,夫妻二人从浙江返回晴帆园的新家。刘先锋的老家,位于16公里外的毛坝村。几年前,在当地政府动员实施易地搬迁时,他们便欣然同意。一是可以更好地照顾在镇上读书的儿子,二是生活环境会大大改善。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今年春节将是刘先锋一家在晴帆园社区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春节前夕,刘先锋与父母挂置“家和万事兴”的牌匾。刘家虽是贫困户家庭,但家人乐观开朗,相信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自己的奋斗可以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孙孝春(右一)与家人。孙孝春如今在晴帆园社区做网格员,负责收集整理社区人员资料、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等,这也是社区为吸纳就业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在此之前,他在广东东莞打了6、7年的工。如今,既有稳定的工作又能照顾好家人的工作生活状态,让孙孝春十分满足。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本刊记者:徐讯、陈建、莫倩、胡周萌)

浩洋国际服装厂

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

浩洋国际服装厂距离卢氏县城5公里,距离卢氏县最大的易地搬迁社区兴贤里社区不到10公里。2018年1月,服装厂开始招工进行培训,在此务工的工人常年保持在300人左右,其中贫困户86人,当中有9人来自卢氏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兴贤里社区。在服装厂车间工作的员工90%是女性,且年龄主要在40岁左右。她们原来大多是在家里带孩子、种地,等孩子上学后,自己年龄也大了,在县城里可选择的务工机会不多,而服装厂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卢氏县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同时结合易地搬迁工作,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打造就业扶贫新模式。

针对来此务工的人很多都是有上学的孩子需要接送的情况,服装厂车间特设“妈妈班组”,上下班的时间与接送孩子相配合,也有周末双休。同时服装厂还有面向员工的幼儿园,员工可以上班把孩子带过来,下班带孩子回家。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冯润花2018年1月来到缝纫车间工作,如今一个月能挣2400元左右。她一家6口人,丈夫在浙江打工。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10月入住兴贤里社区,2019年摘帽。2018年冯润花通过人社局了解到服装厂的车间在招工,便来报名,通过专业培训,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熟练工人。现在的工作在她看来是很理想的一个选择,离家近,上班的同时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对冯润花来说最高兴的是现在挣钱了,想买啥就能买啥。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任学彩是陕西安康人,和丈夫在西安餐厅打工相识,生孩子之后随丈夫搬回老家生活。家里因为交通不便、老人生病被评为贫困户,2018年10月入住兴贤里社区。2019年6月,任学彩来到车间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她觉得比自己想象的要好,计件工资,她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块钱,同时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和孩子。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徐兰香2019年11月来到服装厂智能车间工作,现在主要做小料分包的工作,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她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10月搬迁,2019年入住兴贤里社区。原来在广东惠州电子厂打工的徐兰香,2019年10月,通过县城的物资交流会知道这边在招工,便来报名,一边工作一边学。与原来的工作相比,现在离家近可以随时照顾孩子在她看来是最重要的。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在服装厂车间工作的部分易地搬迁员工。服装厂的员工来自卢氏县城区和周边各个乡镇,有86户贫困户,有11人住在易地搬迁社区兴贤里和阳光小区。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本刊记者:王蕴聪、郭莎莎、曹梦玥)

古寨村

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

卢氏县瓦窑沟乡古寨村位于三门峡、南阳、商洛豫陕两省三市交界处的大山深处,距县城80余公里,是河南省卢氏县一个偏远的深山区贫困村。2019年,庙上村和金庄村合并成为古寨村,近年来通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家家户户发展出了中长短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河南卢氏县古寨村,庙上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俊卫(左)在村民万吉红家了解香菇种植情况。香菇栽培是卢氏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古寨村270户人家中有210户从事香菇种植。有些家庭利用小额贷款,购买菌袋、流转土地等,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古寨村贫困户黄怀敏在地里修剪猕猴桃枝。2016年春天,黄怀敏在村里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他先是把常年搞的袋料香菇由以前的每年五千袋发展到两万袋,又在村里的支持下栽植了七亩连翘。接着,他响应乡里的号召,流转了土地栽植了12亩新品种黄心猕猴桃,还种植了3亩名贵中药材。2018年年底,黄怀敏一家实现了脱贫,今年猕猴桃也实现了丰收。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卢氏县吉祥兰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村民在对兰花进行养护。2015年,万家三兄弟在用60万元积蓄建起了全乡第一座80平方米的育兰棚,将1000多盆散养兰花按照规范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当年繁育数量突破2000株。2018年,吉祥兰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贫困户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参与到合作社的工作中,现在合作社带动本村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如今,合作社通过直播的方式,一晚上可以卖出兰草3万余元。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古寨村村民董天成,2016年通过小额信贷贷款后在兰花合作社投资1万元,加入合作社后学习相关种、养植技术,现在自家种了200盆兰花。2019年,董天成一家实现脱贫。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本刊记者:王蕴聪、郭莎莎、曹梦玥)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