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从2011年以来,新闻战线每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今年活动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将播出记者的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国家级贫困县的穷帽子一戴就是32年。2018年9月,尼勒克县实现脱贫,但是,少数脱贫人口还没有稳定的增收渠道,因此,巩固脱贫成果成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到尼勒克县科蒙乡一个叫库热的村子,看看那里的人们现在正忙些什么。

库热村位于天山北部的喀什河谷。因为旱涝不均、靠天吃饭,全村170多户,一多半曾经是贫困户。如今的库热村已经脱贫,但是驻村干部们的脚步没有停止。当记者来到村里时,他们正在跟村民代表商议旱田改造的事儿。

大家正在选的,是旱田改造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库热村有7000多亩地,其中有一半在浇不上水的山梁上,属于“旱田”,种地往往都赔钱。前不久,国家拨付的600万元农田改造资金到了村里,这些钱将用于引水上山,彻底解决旱田浇水难的问题。按照计划,开春后,工程就要动工。

可是,改造工程的管线、扬水设施难免要从村民的地里经过,线路怎么走,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

大家初步选定了一条既能少占用村民土地、距离又不至于太长的线路。可即便如此,从水源地到山梁下,仍有两公里的距离,沿途要挖管道、搭电线杆、建蓄水池。其中,村民李善德和蔡邦首家的地,占得要多一些。驻村第一书记达·吉干和两名干部一起去跟两家商量。

李善德的工作做通了,可到了蔡邦首家,达·吉干的心里有点没底了。毕竟,工程里最大的土方项目要建到他家的地上。

其实,村民们也都通情达理。可这次占的地实在有点多,蔡邦首最终只答应让出一亩地。达·吉干知道他的难处,于是提出了一个办法,从村集体的用地里补偿所占的土地,蔡邦首同意了。

两家最主要的村民都答应了,大家心里都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