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位于红枫湖畔。(何川 摄)
一河跨数区,污染顽疾怎么治?母鸡受惊不下蛋,损失怎么算?12月22日,红枫湖畔,在全国首个生态法庭——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罗光黔向“生态文明@湿地”记者团揭晓答案,并讲述这个法庭的成长历程和意义。
以法为尺 治污打破行政藩篱
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于2007年11月20日,当时名称为“清镇市环境保护法庭”。
“这个法庭的设立,追根溯源是因为贵阳市老百姓的‘水缸’红枫湖蓝藻爆发,水质一度为劣五类,影响几百万市民饮水安全。”罗光黔说,湖水污染来自上游河流,而行政区划对河流污染治理形成了天然藩篱,造成治污成果不理想。经过紧张周密的筹备,这个法庭成立了。
截至目前,环资庭受理了近30件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其中,2011年,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与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水污染责任纠纷案被评选为最高法九起典型案例之一;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诉镇宁丁旗镇人民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一案,于2017年3月被最高法院评选为十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环保法庭成立后成果显著。(何川 摄)
人性执法 巧判生态民事纠纷
2013年,清镇市环境保护法庭更名为“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最后又确定为“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更名背后的意义是法庭权限的扩大,根据贵州省高院的指定,法庭还要管辖安顺地区、贵安新区辖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
罗光黔说:“法庭审理的案件中,有个关于母鸡的案例,体现了民事案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我记得当时贵州正在修高速公路,每天要放炮开山。工地附近有一个养鸡场,养鸡场的主人起诉建筑公司,说放炮导致他家的母鸡不下蛋,还有一些受惊吓致死,要求赔偿。根据村民的算法,他损失的不只是鸡蛋,因为母鸡不受孕了,按照鸡生蛋、蛋又生鸡的规律,他损失的还有一大批小鸡,因此提出的赔偿额度比较高。”罗光黔说,“我们首先是找证据,通过专家解剖死鸡,证明施工放炮的确影响了母鸡的生育,造成了村民的损失。然后,再找养殖专家陪审,拿出科学数据,证明一只母鸡在一段时间内能产多少蛋,大致确定了损失的额度。最后,双方都对这个赔偿额度都心服口服,诉讼得到了圆满处理。”
据了解,类似的民事案件还有水电站上游截流,下游水产养殖户起诉鱼儿致死纠纷案、贵阳市区公民起诉公共施工噪音影响生活纠纷等等。在这些案件审理中,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逐步建立了100多人的专家库,通过各行各业专家提供的科学理论、精确数据来进行案件的调解和审理。
庭长罗光黔介绍情况。(何川 摄)
砥砺前行 生态法庭不断创新
生态法庭每向前一步,面对的都是未知领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法庭对侵害生态的主体执行补偿金后,这钱交给谁用,怎么用是个大难题。”罗黔光说,最开始,生态损害补偿金直接交到地方政府的手上。法庭追踪执行情况时却发现,这笔钱没有被用于生态损害补偿,而是用作其他民生建设。如何确保专款专用?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做了尝试:一是成立环保基金,二是直接和环保部门合作,专款专用。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普通群众也参与到了环保案件中,成为监督法庭公正、公开的主要力量。
“我们的庭审都有网络现场直播,群众可以随时监督。审理中,我们的专家建议不作为证据使用时,原告、被告如果觉得专家与案情有利益牵连,可以申请让专家回避,自己找专家来提出建议。如果是作为证据使用,则要充分确保专家的权威性和建议的科学严谨性。”
截至2019年11月,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已受理各类环境保护类别案件2390件,审结2342件。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2013“贵州省工人先锋号”。荣立“集体三等功”二次,集体一等功一次。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首批“环境司法实践基地”。
罗光黔说,看今后的发展趋势,环保法庭审判人员的专业化还要有突破,希望我们的大学能培养一批既有环保专业知识,也有法学专业背景的综合型法官,推动生态法庭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