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11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中美经贸磋商的有关进展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从举行的时间来看,此次发布会实在非同寻常。与此同时,美方也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发布了官方声明。那么,这份声明透露了哪些重大信息?如何看待中美双方各自声明中的差异?这份协议会带来合作双赢还是互相限制?多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共识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告诉百通社,这次阶段性成果的达成,显示了中美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样的默契和共识。

这一阶段性成果经历了风风雨雨,非常不容易,说明双方均愿意通过对话和协商来一步一步解决双方之间长期累积和存在的问题。

美方称这一阶段性成果的达成为“历史性的”,是因为这一成果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都是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表示,随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达成,美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而中国也实现了目标——为分阶段解决问题争取了较为充足的时间。

确实,对中国来说,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中美双方的根本矛盾并非是简单的贸易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问题。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中国需要充足的时间去调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交流部副部长袁幽薇表示,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不仅对于中美经贸关系,而且对于世界经济形势都是一个利好消息。目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投资放缓。而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将有利于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

差异

双方在各自声明和解读中,对这次阶段性成果存在不少表述上的差异。王海峰认为,这些符合国际惯例,是可以理解的,反映了双方基于自身利益对这一成果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其官方声明中,美方更多地强调中方的承诺,而在其同意大幅修改其根据301法案制定的关税方面则一笔带过。中方的声明,则更多地强调了成果对中美双方及对世界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意义,更多地强调了中方承诺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大局。

陈凤英认为,双方都表达了己方最核心的诉求,中方声明强调了第一阶段协议达成的意义,而美方则更注重实质内容。与中国声明中提到的九个章节不同,美国的声明中包含了七个方面,并提到了“结构性改革”,具有明显的结果导向性,目标明确。

王海峰进一步解释,考虑到中美双方过去22个月磋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特别是受各自国内民意、舆论和政治的影响,协议正式签署前,仍存在10%左右的变数。应该认识到,中美双方对于成果在未来两年的落实,以及第二、第三阶段的谈判磋商,也将会继续面临反复和挑战。

亮点

陈凤英表示,双方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整体相对平衡。必须要强调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在主动进行中,中方此次声明中所透露出的改革方向,均为原有计划。

本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特别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正是中国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主动融入世界的有力证明。而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只是加快了这些进程。

双方的声明中都提到了“争端解决机制”,中方声明中还提到了“双边评估”。在陈凤英看来,这一机制可能会成为最大亮点,尤其是在全球治理争端解决机制几乎停摆的当下。

迄今为止,中美经贸团队已经举行了13轮经贸高级别磋商。

而且,相比于之前谈判中美方提出的单方面“核查和执行机制”,这种双边的争端解决机制无疑更易受到中方接纳。

袁幽薇指出,在日前WTO召开的2019年度第五次总领事会上,因美国的阻挠,WTO成员经过数月讨论形成的改进上诉机构的总理事会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导致上诉机构暂停运转。美国还提出了“非市场政策及行为对WTO的挑战”的议程,并第五次提交有关发展问题的提案,要求取消部分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而这些都使得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陈凤英则认为,中美之间的终端解决机制,很有可能会促进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

核心

王海峰表示,对于中美经贸摩擦必须要理性认识和应对。中美博弈不仅是一个接触、谈判、反复的互动过程,还是在对手、伙伴之间互相塑造的过程。而改革开放是中国最大的底牌,也是掌控中美经济博弈的定盘星。

陈凤英则强调,不管中美经贸谈判进展如何,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知:开放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改革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为了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是做给其他国家看的。

就拿知识产权保护来说,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来临,中国的科技水平必须从应用型技术向核心型技术转变,才能实现弯道超车甚至引领行业。如果仍然不强调保护,根本实现不了高质量发展。美国的核心技术不可能转让给我们,而这恰恰倒逼了中国核心技术的研发。

在具体实施中,必须要注意到利益平衡的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到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问题是底线问题,一定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金融开放领域,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危机。回顾拉美深陷发展困境的过程以及曾经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大的教训就是要保证资本项目不能全面开放。

责任

中方声明中提到“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陈凤英认为,这个提法非常好,中方正通过这一声明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一个真正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

声明中没有强调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是承认中美两国同为最大经济体,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必须从大局出发,要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年12月10日-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中,“改革”出现了28处,“开放”出现了10处。

不能否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在解决中美争端的过程中,中国势必会加快改革步伐。一旦迈过去这个坎儿,就能以较短的时间获得长足发展,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一向是一言九鼎。我们既然做出了承诺,那就去做。在相对艰难的大环境中,要想保护好中国现在取得的成就,必须要有凤凰涅磐的勇气和决心。”

“不怕成为敌人,注定成为对手,最好成为朋友,三者必然兼顾”,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曹兴这样形容中美关系。

王海峰则强调,随着争端解决机制等框架内措施的出现,理性的声音一定不能被任性的宣泄所吞噬,一定不能让情绪左右中美关系,影响改革开放的大局。毕竟,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巨大,意味着中国有更多的谈判筹码,可以成为管控中美经济摩擦的独特抓手,但是改革开放也不应为中美经济摩擦所绑架。

只要把握好改革开放的节奏,就能有效应对中美经济摩擦,同时更好服务国内经济建设,培育科技教育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海峰判断,未来十年中美关系仍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而这也是“十四五”时期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最大变量。中美经贸博弈考验的是双方的智慧和定力。